常規賽對戰回顧
勇士與灰熊本季常規賽總共有四次的交手,其中灰熊以3:1的對戰成績占了上風,而以下筆者將拿出這四場對戰來做一些簡短回顧。
1. 2021/10/29 灰熊104:101勇士 勇士缺少Klay,灰熊缺少Brooks。
2. 2021/12/24 勇士113:104灰熊 勇士缺少Klay、Poole、Wiggins。
3. 2022/01/12 灰熊116:108勇士 勇士缺少Green,灰熊缺少Brooks、Adams。
4.2022/03/29 灰熊123:95勇士 雙方主力輪休。
從以上四場對戰可以發現,雙方都沒有在完全體的時候交手過,所以例行賽的參考價值不高,但還是可以從中探討一些攻守細節以用在本次季後賽第二輪雙方交手的觀戰重點中。
勇士如何限制Morant?
毫無疑問,勇士最好的兩個POA:GPII、Wiggins將擔當重責大任,而再從兩隊常規賽對戰中拉出幾個重點:
1.針對Ja打擋拆勇士使用ICE應對的回合中,只要是Looney或者Bjelica在場成效都不會太好,ICE的核心在於不給持球者利用擋拆,所以盯防持球者的人會盡量與掩體平行並採住持球者利用擋拆的路線,逼迫他只能切單邊,然而Looney與Bjelica多半還是只能Drop,不佳的機動性也使得Ja能直接運用快速的cross or hesi瞬間過掉抑或拋投。
2. GPII雖然能從前場便開始黏防消耗Morant體力,但在灰熊半場進攻中很容易被換防給化解,而Morant非常會利用瞬間的Drop or Cross來split defenders,無論是hedge and recover 或者blitz都蠻吃二三線內縮的速度與後續close out 的輪轉回復能力,blitz的確是讓Morant交出球的最直接方式,但勇士例行賽對上灰熊其實不常使用,筆者認為相對於勇士來說,blitz只是一個突襲的作用,灰熊諸如Brooks、Bane都有處理球的能力,高位投注防守資源在blitz形成少守多的狀態,對勇士來說不必要且是個賭注,尤其是勇士沒有體型優勢的前提下,所以最好還是由一線POA GPII抑或Wiggins主防,並靠內縮與輪轉來適時做到help and recover。
五小陣容比拚
這絕對是兩隊對戰的一大看點,灰熊擁有JJJ、Clarke、Tillman等高機動動與換防彈性的內線選擇,而灰熊五小陣所提供的All-switch 彈性與速度會讓勇士的無球跑出空檔更為困難,所以勇士得做出更多變形版的交叉掩護跑位來攻擊灰熊換防空檔與溝通,勇士在對戰灰熊例行賽中也有做到很多如split action變形版或者以double drag起手的變化跑位戰術等。
而灰熊這邊,JJJ提供的防守覆蓋性與風阻能力不在話下,Clarke短擋拆、拋投能力會是勇士小球陣容的一大考驗,也就是防守籃板與禁區的鞏固,,浪花+Poole為首的三浪花陣有機會讓灰熊防守顧此失彼,卻也因此在防守端可預期的會付出代價,這方面也得指望Green、Wiggins、Porter等小球陣常用人選,三衛陣的上場時間與成效,會決定勇士小球陣用人的抉擇。
角色球員的發揮與奇兵
不同於金塊對戰組合,對戰灰熊強調功防機動性與五小陣容比拚,Looney的時間預計會根據Adams在場與否來決定,而Bjelica限縮上場時間甚至DNP都是合理的推估,基本上Kerr還是會視成效來做調整,不行就該比賽後面的時間直接棄用,而Porter雖然有被低估的籃板能力,也是五小陣中重要殺器之一,但勇士真的非常需要他找回外線準心,至於Kuminga也是預期會有受重用的機會,他所提供的滯空和瞬間彈起的爆發力確實使他為勇士陣中最好的吃餅機器,空切時機的掌握、可預期會被放投的外線把握度、犯規控制等等左右著他的上場時間與效益,甚至筆者認為,側翼身材且具機動性的JTA也會是可能解凍的人選之一,至於上場多久還是得看場上成效。
打點Morant?
眾所皆知Morant的防守專注度與溝通是灰熊團隊防守中可以攻擊的點位,而灰熊也時常將他放在若側底角的位子來減少他POA的工作,而勇士如何利用這點來進行打點也是本系列戰的觀察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