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教練海選已經如火如荼高調進行了數週,原本到的進度是已經縮小到Steve Clifford和Mike Brown二選一,昨天又殺出最新消息老闆喜歡Mark Jackson,現在又變MB和MJ二選一,「國王老闆」一詞在國王迷眼中基本就是品質保證,如果你想知道要如何才能十年提不出一個有建設性的方案,相信我,來認識國王老闆就對了。
這篇文章,我其實沒要對國王任何一個潛在的教練人選做點評,也沒有要去評價國王的老司機策略正確與否,更不想對國王接下來的賽季下判斷,只是想透過這次國王教練海選,來回顧一下Monte McNair上任到現在第三個暑假,他到底做了哪些事,這樣的策略是不是有助於國王重回季後賽。
極端的短線
首先任何一個總管,接手一支球隊達三年,且並非從一支強隊走向重建,怎樣都該拿出一些成績了,15-16球季季中Sean Marks接手籃網,當時籃網不但是一支整年21勝的球隊還拖著一堆選秀籤負債,2016是Marks的第一個暑假操盤,18-19時籃網重回季後賽,當然也有一些比較負面的案例(事實上在國王自己身上就不少),但如果Marks可以讓籃網第三年重回季後賽,其他辦不到的總管當然更像是自己的問題。
McMair來國王後的做法一言以蔽之,就是他沒做過任何一件要超過一年時間才能看到成效的事情,選秀選即戰力、交易換即戰力,他幾乎不接受任何跟球員養成有關的方案,所以他接手後,國王對當時還在養成階段的Marvin Bagley直接放棄原本計畫,現在他找教練的種種訊息透露,他也沒打算給新教練所謂教練的成長期,他就是要一戰定勝負。
上述兩段綜合起來看好像能連在一起,總管要能弄出成效、McNair狂炒短線,但重點是,別人的總管也不是像McNair這樣徹底追求短線而弄出成效,雖說職業運動戰績是最現實的東西,然而職業球隊要長久經營,總是要試著培養出一些自己的球隊文化,該畫的餅還是要畫的,很現實的案例是這兩年帶隊突飛猛進的其實都不是什麼老牌教練,當然國王的情況非常特殊,已經破了聯盟最長時間未進季後賽紀錄,所以最高指導方針就是馬上打進季後賽,這樣的邏輯似乎也說得通。
這就要講到另一個很現實的現象,像這季灰熊這種情況可以看做特例,多數球隊都沒辦法很圓滿達成目標,但當你的球隊目標放在總冠軍時,除非是類似這季的湖人(另一個方向的極端特例),不然拿不到總冠軍,打打季後賽多半不成問題,McNair不斷下修國王的天花板,目標鎖定在打進季後賽,當某個環節出現問題不如預期時,比如剛結束的21-22球季國王的教練問題,結果就如大家所看到的這支國王。
我講這些都不代表我認為McNair有哪件事是做錯的、或是他的策略是錯的,就連他在任期間爭議最大的Tyrese Haliburton for Domants Sabonis交易案,程度上我都能認同他藉由交易解決了最困擾國王的De’Aaron Fox和 Haliburton位置重疊的問題,不過隨著他「要馬上打進季後賽」這指導方針下的行為不斷累積,即便每個行為單個看好像都說得通,實際上也是讓球隊的意外性越來越小,意外這種東西一向有好的也有壞的。
開車的人和上車的人
Charles Barkley前陣子在籃網季後賽出局時有一段開車的人和上車的人的言論,大概的意思是在說上車的人永遠無法體會要怎麼開車,他在講的比較偏向冠軍心態,實際上也可以延伸為贏球心態,就是身為這個球隊的一員,我要做什麼才能使球隊贏球,這是開車的人。
McNair現在就很像那個在幫國王開車的人,這是好現象嗎?我認為不是,因為好的總管會設法找出能開車的球員,最好還不只一個,讓球員自行進化到能夠影響比賽勝負,打造球隊一直不是數學題,當初賽爾提克把Isaiah Thomas換成Kyrie Irving造成崩盤,就是完全忽略化學效應的結果。
而國王能開車的球員在哪裡?Fox嗎?雖然我不覺得Fox這季前半段的差勁狀況是他正常該有的水平,但從他無法在場上讓自己的存在感高於Haliburton,已經很難認知他是能開車的球員了,Harrison Barnes一向不開車,看來看去只有Sabonis比較有機會,其實從Sabonis來國王後是有展現出企圖心,在場上他有時拉下防守籃板直接自己帶球過半場組織,防守也經常拚老命,進入暑假後也參與了國王教練海選的討論(但目前尚不知他喜歡誰),不過即便是一些歷史上的大球星,像Kevin Garnett,轉隊時一開始的話語權都不是隊上最高的,期望Sabonis能馬上撐起國王的領袖又好像很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