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機緣
就像打破強力型投手才能成為球隊王牌的普遍認知一樣,寇提茲開啟職業生涯前走過的路,也可能與你我預設的不太相同。
寇提茲生於古巴,不若許多同鄉好手需要冒著生命危險叛逃,他在出生後7個月,父親就抽中移民簽證、一家人順利在佛羅里達安頓下來。
一般球員回顧生涯啟蒙時,就算不是出身棒球世家、也不外乎家庭帶來的影響,寇提茲的家人雖來自古巴,卻與這項運動毫無關係,他會拿起紅線球,完全是因在南灘長大。
佛羅里達由於氣候宜人,四季都能打棒球,在那裡長大的孩子一年下來的比賽次數可觀,寇提茲的父親雖未從事過這項運動,卻懂得「保護手臂」的重要性,因此升上高三前他主要擔任右外野手與一壘手。
寇提茲後來會專職投手,純粹就是因為隊上人手不夠,由於球速僅落在82-84英哩,他當時認為自己或許會以二刀流身份進入大學,而且必須拿到獎學金,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不過就在寇提茲開始進行重訓後,事態似乎有了不一樣的發展,升上高三後,他增加了10-15磅的肌肉,然後在一次的測試會上,球速首度突破了90英哩大關。
有趣的是,寇提茲完全不是為了提升球速而開始重訓,「想說住在邁阿密,想讓自己的身材變得更好而已,」多年後他笑著這麼說。
想當然爾天份、球速、潛力、甚至身材條件都比寇提茲出色的高中投手比比皆是,當時挖掘這塊璞玉的是時任洋基球探馬提(Carlos Marti),他同時也是寇提茲在夏季地方隊的教練。
馬提擔任夏季聯隊佛羅里達傳奇隊(Florida Legends)教練多年,包括瑞佐(Anthony Rizzo)、馬查多(Manny Machado)等人都是這支隊伍出身,當時寇提茲讓馬提最驚豔的一點、其實就與如今震懾棒壇的原因如出一徹:「為什麼速度不快的球可以讓打者不斷揮棒落空?」
當年高三的寇提茲在夏季巡迴賽事面對強敵用不到90英哩的武器展現宰制力、就算場邊有多少觀眾依舊面不改色,幾乎就跟他多年後在紐約五萬人面前做的事一模一樣,但馬提還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球隊選進這位並不那麼起眼的投手,最終洋基在2013年選秀36輪給了寇提茲一個機會,他在1093位選手之後,終於聽到自己的名字。
谷底
來到美國落地生根、球速因重訓增加、再到獲得球探賞識,寇提茲能夠踏進職業舞台,脫不了「機緣」二字,要從競爭激烈的小聯盟擠進大聯盟那扇窄門,除了實力,也需要這件事。
在小聯盟浮沈五個球季,寇提茲2017年季末在規則五選秀獲得金鶯青睞,意外獲得一張通往大聯盟的門票,可是問題是機會到來時,能不能把握住又是另外一回事。
今年球季,唐納森(Josh Donaldson)從雙城轉戰洋基,和寇提茲在一次聊天時聊到他的變速球:「我記得我有次把你這顆球轟出去了對吧?」
唐納森模糊的記憶,卻幾乎是寇提茲生涯的轉捩點。2018年他在金鶯迎來大聯盟初登板,4場出賽都是中繼出發,4月9日面對多倫多藍鳥於滿壘時被派上來解圍,先投出1次保送讓對手擠回1分,接著變速球被唐納森逮中,形成帶來重傷害的滿貫砲。
那場比賽是寇提茲該年在大聯盟的最後一次亮相,隔天,他就遭到指定讓渡,隨後被送回洋基隊。
遭球隊割捨本就會打擊信心,但被當年的金鶯讓渡又是不同層次的問題,該年球季巴爾的摩大軍最後吞下115敗,寫下隊史最慘成績,回到洋基3A的寇提茲意識到,原來連大聯盟最爛的球隊都不要自己了,「待在洋基我再也不可能回到大聯盟了。」
沒有退路
今年在洋基輪值站穩一席之地後,有一次寇提茲在休息區與其他先發話家常時,有人抑制不了好奇心、直截了當地問起:「你到底是如何變成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