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2022的數據,包括下文所提,皆截止至5/26。
今年投高打低的開季,許多打者都出來表示球飛的沒以往遠,點開Savant也會發現大多打者實際成績都比預期成績低上一些。
我們先來複習長打率(Slugging Percentage, SLG)與預期長打率(Expected Slugging Percentage, xSLG)兩者的定義:
SLG:代表某球員每一個打數(At Bat)能夠有幾個壘包的貢獻,公式為總壘包數除以打數。
舉個例子,去年達到指定打席的所有打者中,費城費城人的Bryce Harper是全聯盟最高的.615,換句話說平均每一個打數Harper能貢獻0.615個壘包。
xSLG:撇開每個擊球實際的結果,而將每次擊球的擊球初速(Exit Velocity, EV)、擊球仰角(Launch Angle, LA)、以及部分擊球類型打者的跑壘速度代入模型,依據Statcast過往的數據預測每個擊球的結果,再帶回長打率的公式作計算。有些拗口,總而言之xStat的用意是排除運氣成分(主要是對手的守備),算出符合預期的成績,xBA、xERA等等也是同樣的道理。
再以去年的Harper為例,他的xSLG為.609,可以說他的長打率與預期的成績差不多。
那麼球是否飛的沒以往遠呢?我們試著用Statcast的數據來觀察今年「飛球」的表現: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EV(mph) | 91.6 | 92.0 | 92.3 | 92.2 | 92.1 |
LA(°) | 36.4 | 36.6 | 37.7 | 37.1 | 36.9 |
飛行距離(ft) | 319 | 324 | 322 | 318 | 313 |
SLG | .851 | .988 | .886 | .877 | .756 |
xSLG | .809 | .935 | .866 | .860 | .927 |
SLG-xSLG | .042 | .053 | .020 | .017 | -.171 |
確實,今年球的飛行距離明顯比以往低,較不彈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也導致SLG-xSLG竟然是-.171,與過往幾年相比有明顯的落差。
聯盟偷換球了嗎?
我想不是換球,而是「Humidor」帶來的影響。
今年開季前MLB在每座球場加裝Humidor,並要求各隊要將比賽用球統一存放於此,它可以控管球的乾濕程度,而乾溼程度會影響球的彈性。
另外,球場當地的氣候也是因素之一。亞利桑那響尾蛇的Chase Field就是知名的案例,當地乾燥的氣候不僅讓球飛的比較遠,球握起來也比較「滑」,Chase Field也就成了著名的打者有利球場。而從2018年開始,響尾蛇在球場加裝了Humidor,以提高球的濕度作為平衡。
2021年,聯盟中有10支球隊使用Humidor,今年則是聯盟30支球隊皆使用,這是合理的推測為何球飛的沒以往遠,至於MLB對於目前投高打低的狀況有什麼想法我們無從而知。
那麼為何要加裝Humidor?這讓我想到去年MLB極力控管松焦油的使用引起許多投手的反彈,因為松焦油能幫助投手更好握球。那麼今年利用Humidor提高球的濕度,或許是MLB為了去年禁用松焦油而對投手做出的補償也說不定。
Rowdy Tellez

說完用球的改變,稍微聊聊 Rowdy Tellez,今年38%的飛球率來到生涯新高。Tellez是很有Power的打者,將更多的球打往天空肯定是好事,我們看看他飛球的表現如何:
| EV(mph) | LA(°) | SLG | xSLG | SLG-xSLG |
Tellez | 95.5 | 33.5 | 1.268 | 1.673 | -.405 |
聯盟平均 | 92.1 | 36.9 | .756 | .927 | -.171 |
Jeffery Chao
看來除了彈球,大聯盟還有乾溼大法,中職不知是否有學到一課?XD
不過台灣一直都蠻潮濕的,所以台灣的飛球飛不出去其實才正常?
里諾
這樣的說法是對的~用一樣的球、打出同樣的仰角與速度,在氣候較乾燥的日本,飛的就會比台灣遠(中職我較少follow,幾前年彈性係數的事件應該是聯盟想平衡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