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醫生和物理治療師講課要談膝前十字靭帶康復,少不免要提瑞典足球傳奇伊巴謙莫域的故事。
這位一代足球傳奇在2017年扭斷左膝前十字靭帶,當時伊巴遠赴匹茲堡找來傅浩強醫生(Dr Freddie Fu)將他的前十字靭帶修補好。那年,他36歲,在足球來說算是遲暮之年。不少評論在懷疑,這是不是他職業足球生涯的終結。
匹茲堡運動醫學中心有關主理 伊巴膝傷的醫療團隊訪問
「我們做的是個人化的前十字靭帶修補術。我們明白每個人的膝關節解剖和生物力學都不是100%相同,所以我們要確定A要連結到 A,B要連結到 B,到最後我們從來沒有一個『例行』手術要做。」傅醫生和醫療團隊這樣說。
「我每天花七小時治療,我知道我這次很糟糕,但我還未想過要掛靴,你一定要幫我。」伊巴術後六星期待在醫療中心做密集式治療。因為年紀漸長,大球會不一定肯開出長期合約,他的職業生涯見步行步。
「獅子的復原和人類的不一樣。」伊巴說。一般球員要9-12個月復操的膝關節手術,他在術後7個月已經在洛杉磯銀河繼續轟龍門。
現在的科學實驗告訴我們關於膝關節前十字靭帶的事(出處在文末):
- 術後9個月前復操比術後9個月後復操,再受傷的風險會增加7倍
- 術後9個月後才復操,再受傷的風險會少51%
- 術後7個月復操,再受傷風險會比術後7個月後的多3倍
- 由術後6個月到9個月,大部份患者在患肢單腳跳、四頭肌力量、起跳和落地模式明顯都比健肢仍然有明顯差距。
- 術後少個9個月的患者的跑姿明顯和沒有受傷和術後超過9個月的有明顯差異。
- 術後6個月只有3.2%的患者可以在術後滿足復操的要求,術後9個月達標的也只有11.3%
這也是當你是患者在醫生診症室聽到的資訊。一般凡夫俗子應該都會乖乖聽醫師的勸告做好復健9個月才敢重提復操之事。但伊巴作為足球界傳奇,自己和球迷都期望自己的康復之路都是那貝爾曲線的頂端。
2021年5月,他在效力AC米蘭期間又再次扭傷左膝前十字靭帶。在這件事發生之前他整季已經一直受到亞基里斯腱勞損的困擾。現在有了幾百、幾千位病患的數據作證據,我們終於要相信伊巴不是獅子,是有血有肉的人。
他第一次受傷在匹茲堡醫療中心乖乖待了6個星期。但職業球員為了合約,為了正選位置,為了球隊錦標,不知道他在術後6星期到7個月做了甚麼復健。他可以乖乖聽球會的物理治療師的建議做法,他也可以做一些治療師聽見都會搖頭嘆息的事情。
有時,他們會以為治療師會不知道。我們其實都看在眼裡,最簡單的,是有球員以為我們不上社交媒體;有時看關節活動幅度,腫脹程度就已經對他在診所以外做甚麼事情略知一二。有時,隊友的情報都十分重要,例如球員有沒有在術後三個月自己去彈床遊樂場玩得不亦樂乎。
這次受傷時刻其實十分糟糕:他和AC米蘭只剩下不足一季的合約,他又一次在沒有整整9個月的時間內去證明自己的健康,要人家更新他的球員合約,投資的風險將會愈來愈高;雖然,這屆意甲冠軍是高風險投資的高回報。
他極之信任的傅浩強醫生早在上一年已經仙遊,又少了個他可以信賴的醫師,問他的專業意見。而傅醫師一直引以為傲的個人化手術,到最後用來修補靭帶借來的後腿筋腱到最後還是再斷開,不知道醫生在天之靈有甚麼感想,還是不敢再想。
關於前十字靭帶撕裂的保守療法,原本是仍然需要長時間復健,復操的條件也是沒兩樣。但將近到手的意甲錦標會在他缺陣的情況下溜走,醫護雖然要搖頭嘆息,但仍然硬著頭皮死馬當活馬醫,做「季內處理」(in season management)。
醫學昌明,但仍未到可以將生長因子打進前十字靭帶做條補的程度。肌力還是要跟著大隊鍛鍊,在球場還是要盆扭後衞。他有強大的肌力、腦袋和心臟去控制足球場上的走動,但因為沒有前十字靭帶的保護,就像機器的鏍絲鬆脫了,馬力愈大,部件之間的摩擦也太厲害,也引致更大程度的勞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