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總冠軍賽G1,塞爾蒂克就上演驚奇逆轉秀。第三節塞爾蒂克一度落後多達15分之多,不過綠衫軍在第四節強勢逆襲,單節比分40比16,反倒以12分之差,在勇士主場搶下開門紅。塞爾蒂克也成為NBA史上首支,前三節打完陷入雙位數落後,最終卻以雙位數優勢贏球的隊伍。
下表是ESPN根據數據統計,反映出G1每個當下,雙方預估勝率的變化圖,其中綠線代表塞爾蒂克的勝率,藍線則是勇士的。可以觀察到此戰勇士最接近勝利的一刻,是在第三節倒數2分10秒,當時勇士領先全場最多的15分,預估勝率高達96%,換句話說,塞爾蒂克勝率僅剩4%,不過這也成為戰局的轉捩點,塞爾蒂克的預估勝率自此直線上揚,究竟綠衫軍是如何做到的?
射爆區域聯防、壓迫策應點 塞爾蒂克逆轉兩大主因
此戰在決勝關頭,勇士幾乎都沒有使用中鋒Kevon Looney,Looney在第四節出賽不到3分鐘,在缺少護框者的情況下,勇士主要採取區域聯防或區域帶盯人的防守策略,內縮以保護禁區,不過外圍因此露出更多空檔。
而塞爾蒂克原本就是一支相當會破區域聯防的球隊,東區冠軍賽交手同樣偏好區域聯防的熱火,塞爾蒂克便運用切傳搭配大對角(skip pass),逼使對手向外撲防,再趁機attack closeout,創造投籃或切入攻擊籃框的機會。
塞爾蒂克基本上也是以類似的模式打敗勇士,尤其是第四節中段,塞爾蒂克擺上四小一大的陣容,由Al Horford擔綱中鋒,搭檔四名鋒衛搖擺人,場上五人幾乎都可以投、切、傳,因此能夠極大化「5-out」切傳的效果,加上塞爾蒂克此戰手感本來就很火燙,前三節外線命中率41.4%,決勝節在勇士防守範圍縮小的情況下,塞爾蒂克的三分變本加厲,單節三分球12投9中,瞬間拉出23比4的一波流。
不只在進攻端行雲流水,防守端塞爾蒂克也能有效限制勇士發揮。塞爾蒂克前三節面對勇士流暢的空手走位,可說是吃足苦頭,防守者總是只能在後頭追著勇士的射手們跑。不過塞爾蒂克在第四節化被動為主動,既然難以避免被對手透過掩護跑出空檔,那麼就對負責策應的持球者積極壓迫。
例如下方影片,Looney替Klay Thompson進行elbow stagger之後下滑,得到直闖籃下的機會,弧頂持球的Draymond Green也有察覺到,但對位的Horford防守極具侵略性,壓迫到三分線外,最後成功破壞Green的傳球。
勇士團隊4次失誤當中,就有3次是傳球失誤,雖然不算特別多,但塞爾蒂克積極壓迫第一線持球者的策略,確實有效干擾勇士戰術運作,導致勇士該節投籃命中率僅有四成左右,塞爾蒂克自身則有將近七成,成為雙方勝負分水嶺。
如何與對手長人陣抗衡?Looney或許是關鍵因子
如前所述,勇士在第四節被塞爾蒂克射爆的根本原因,或許是因為Looney幾乎都待在板凳上,以至於勇士防守圈必須內縮所造成的,由此可知,Looney對勇士的重要性可能是超乎想像的。
Looney此戰表現最兩眼之處,在於搶下6顆進攻籃板,其中5顆都成功轉換成二波得分,唯一沒進的一球,是第二節搶下進攻籃板後,傳給外圍空檔的Andrew Wiggins,他卻沒能命中,不過Looney立刻又抓下進攻籃板,自行補籃得分,也就是說他在場上的進攻籃板轉換得分的比率將近100%。換言之,當Looney在場上時,勇士是擁有禁區優勢的。
至於防守端,Looney不只貢獻3記火鍋,單防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前一輪和Luka Doncic放對,已經證明想要利用錯位機會打點Looney,並非有效的策略。然而,此戰塞爾蒂克依然不死心,頻頻運用P&R迫使勇士換防,「點名」單挑Looney,卻屢次空手而歸,總計Looney此戰對位Jayson Tatum、Marcus Smart和Jaylen Brown,合計讓對手8投1中。
儘管勇士是以「死亡五小」聞名,但面對禁區輪替完整的塞爾蒂克,教練團也許要考慮更加重用Looney。
首節狂飆21分後 Curry後三節為何突然熄火?
Stephen Curry此戰的表現由如雲霄飛車般起伏,開賽狀況火燙,首節三分球8投6中,狂飆21分,締造自1993年的Michael Jordan之後,總冠軍賽單節得分新高;接下來三節卻只有再進帳13分,而且整體投籃命中率僅31.3%。Curry比賽後段熄火的原因,或許和塞爾蒂克的防守策略調整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