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 Finals》防守溝通及時修正、徹底封鎖綠衫雙槍 造就勇士一波流的兩大關鍵

此戰勇士第三節得失分差為+21,締造隊史總冠軍賽單節勝分差的新紀錄,而且勇士造成塞爾蒂克單節發生5次失誤,甚至比塞爾蒂克的進球數(4顆)還多,防守端及時修正無疑是勇士獲勝的主因。

作者:EdotTdot_4

總冠軍賽G1遭到逆轉的勇士,G2繼續在主場迎戰塞爾蒂克,比賽前段雙方依舊殺得難分難捨,前兩節結束,勇士僅以2分微幅領先,不過在第三節勇士打出招牌的一波流,一度將領先擴大至29分,使得比賽早早失去懸念,勇士中場毫無意外收下勝利,將戰局扳成平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防守溝通及時修正 造就勇士招牌一波流

此戰勇士第三節得失分差為+21,締造隊史總冠軍賽單節勝分差的新紀錄,而且勇士造成塞爾蒂克單節發生5次失誤,甚至比塞爾蒂克的進球數(4顆)還多,防守端及時修正無疑是勇士獲勝的主因。

G1被對手射進21記三分球,外圍防守依舊是G2上半場的防守罩門,塞爾蒂克在前兩節以超過五成的命中率,命中10顆三分球。塞爾蒂克利用勇士在換防上的瑕疵,創造出手機會。

下方影片是第一節尾聲,塞爾蒂克執行高位擋拆,勇士並沒有立刻換防,於是Jordan Poole和Kevon Looney,同時去防守持球的Payton Pritchard,結果Gary Payton II為了防止掩體Daniel Theis下滑,而待在籃下,因此漏掉外圍的Jayson Tatum。此外,Otto Porter Jr.應該向外撲防Tatum,卻Looney同時去對位開後門的Grant Williams,兩人似乎在防守溝通上有些交代不清。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進入第三節,勇士的換防更加果決,而且負責看守埋伏射手的防守者,也不會過度協防。在難以製造空檔的情況下,塞爾蒂克單節外線8投僅2中。

下方影片同樣是塞爾蒂克執行P&R,這波勇士的換防溝通積極,第一波是Andrew Wiggins和Klay Thompson在弧頂換防,接著掩體Al Horford下滑後,為了避免Wiggins陷入身材劣勢,籃下的Looney又和Wiggins換防,而且在換防過程當中,Stephen Curry和Draymond Green都沒有參與協防,而是緊緊黏著外圍埋伏的Marcus Smart及Jaylen Brown,因此沒露出三分空檔,Horford只好自行單打。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三節勇士做得相當出色的環節,還有回防相當迅速。勇士在上半場因為回防過慢,而且防守交代不清,被塞爾蒂克在攻守轉換間投進3顆三分球,但第三節勇士只被對手利用攻守轉換拿到2分。

 

勇士外圍火力更上層樓的關鍵:善用擋拆

至於進攻端,勇士第三節得分大爆發,單節灌進35分,包含投進7顆三分球,超越前兩節總和,而且命中率來到驚人的58.3%。長程火力更上層樓的關鍵,在於戰術的調整,勇士下半場運用更多更多對球掩護,製造打點對方長人的機會,撇除Jordan Poole那顆不可思議的Logo Shot,其他外線進球幾乎源自於擋拆掩護。

即便不是在掩護之後直接拔起,也能利用對方輪轉不及,間接創造投射機會。像是下方影片這球,為了避免Horford在擋拆後對位到Curry,塞爾蒂克進行「Next(歐洲換防)」,防守側翼的Grant Williams show出去協防,不過勇士這波採取「5-out」站位,讓Horford留在禁區,卻漏掉Grant Williams原本看守的Wiggins,埋伏底角的Otto Porter Jr.再經由導傳獲得空檔。

 

封鎖塞爾蒂克招牌切傳 勇士替補調度變陣奏效

勇士此戰最令人驚豔的,莫過於團隊15次抄截,製造對方發生18次失誤,藉此轉換為33分的得分,對比塞爾蒂克才在這個環節拿到18分,形成極大差距。

在經歷G1的交手後,勇士對塞爾蒂克的進攻模式有所研究,G2在對方切入的關門和切傳時機預判,都有顯著改善。尤其是封鎖對方招牌的大對角傳球(skip pass),有效限制塞爾蒂克外圍射手群的外線C&S機會,上一戰,Al Horford、Marcus Smart和Derrick White外圍合計23投15中,G2三人總計只有7投2中。

 

值得注意的防守轉變,還有勇士的「變陣」,G2教練團以Nemanja Bjelica取代膝傷缺陣的Andre Iguodala,作為第二陣容的中鋒,因為Bjelica身高(206公分)優於Iguodala(198公分),較能和塞爾蒂克完整的禁區陣容抗衡,更重要的是保持大多數時間,場上幾乎都有一名長人護框,使得鋒衛群可以不需要過於內縮,擴大防守範圍以干擾對方的切傳。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