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6/09

Ayton續約觸礁的因果關係和解決方案討論

無論就現階段JJJ對灰熊的重要性、灰熊團隊的期待值、JJJ未來的看好度都不下於Ayton和太陽,要比防守實績,JJJ已經是防守第一隊,雖然這是有點錯置時空的詭辯,JJJ的合約是去年簽的,但很現實的狀況就是Ayton到現在都還沒簽約,看似已經後來居上的JJJ,新約的起跳數字是23M而已。

作者:春少

YM Su

太陽這個真的是美麗的錯誤。原先找來CP3,目標只是希望他能帶領隊上的年輕人,讓他們學會甚麼叫做贏球文化,如何進季後賽,結果哪知道突然變成爭冠級別的球隊,原先的放眼未來變成了贏在當下--->以CP3為主建構陣容,所以中鋒只需要會吃餅就好,這當中最尷尬當然就是Ayton了,戰術地位從絕對主力落到跟藍領苦功差不多,在太陽想拿頂薪自然癡人說夢。但就跟過往眾多想贏在當下卻沒成功的球隊一樣,一旦沒成功,失去的就是未來,現在太陽也已經來到這個十字路口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去年暑假太陽沒和Deandre Ayton完成提前續約,到今年季後賽太陽意外提前於第二輪翻車,關於Ayton的異動傳言不但沒停過還越演越烈,初期比較被採納的一個版本是太陽不願意開5年頂薪,只願意用4年頂薪續約,其實單就這個版本邏輯就已經有問題了,就太陽的角度,這個時間點留下新人提前續5年約資格本身沒太大意義,去年此時太陽已經打進總冠軍戰,就Ayton的角度,少一年25%團隊薪資+28%漲幅新人頂約保障,但這也意味著他可以提早一年進入UFA市場換取30%起跳的頂薪。

 

其實這件事的癥結點就是在於兩造對於Ayton身價的認知不一,有人說這是中鋒的困局,程度上這說法沒錯但略為籠統,我們透過2016梯三張在當下都有爭執而最後都有順利完成的提前續約來當對照組參考,Jaylen Brown、Buddy Hield、Domantas Sabonis的第三季成績(續約當下的參考標的)和最終合約。

 

請繼續往下閱讀
  PTS REB AST PER 續約內容
Jaylen Brown 13.0 4.2 1.4 13.5 107M/4Y
Buddy Hield 20.7 5.0 2.5 17.5 94M/4Y
Domantas Sabonis 14.1 9.3 2.9 21.9 77M/4Y

 

因為三人位置都不同,就不列太細節的數據了,也不太能用數據去定義三人強弱,但可知的是三人在當下都算是值得提前續約的球員,各有亮眼的部分,在簽約之後的發展,Sabonis在隔季、也就是還在執行新人約最後一季就進入明星賽,Jaylen Brown簽約後也馬上大幅進步,不過他更晚一年才進明星賽,Buddy Hield則是不進反退載浮載沉,不過也只是微幅退步,大體上至少保持了簽約時的績效,Sabonis的續約金額明顯低於兩人,這算是中鋒的困局,但Jaylen Brown拿到的合約優於Buddy Hield,這其實更偏向當下對未來的預期。

 

最終這三張合約,以球隊的角度其實都算評估正確,Sabonis的合約溜馬算很賺,Buddy Hield後來變爛約的問題不是本文重點,簡單說一個先發能穩定繳出20分4成三分球的球員你能把他變爛約那是國王自己的問題,Ayton在獲得提前續約資格當下的成績和當年的Sabonis算伯仲之間,Sabonis在當時已經展現出不錯的策應能力、Ayton則是防守端有優異的支配力,真要說,可能Ayton的加分項更大,主要是Sabonis在季後賽的表現弱於季賽,Ayton則證明了他的防守在季後賽很重要,但問題是Sabonis不僅沒拿到頂薪,還差的非常遠,即便Ayton算優於Sabonis,也很難去解讀這差距有大到能拿頂薪。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Sabonis這張合約以結果來看算是被溜馬成功壓價,以他續約後連兩年進入明星賽的表現若拿的是頂薪也不過份,他的合約是不能被當成絕對的參考依據,但無論是Sabonis或生涯兩度在表現優異的情況下換約的Nikola Vucevic,在換約當下都進不了頂約的討論範圍(球迷起鬨的不算),這基本就是市場對中鋒的價格認知。

 

另外一個點是太陽對於Ayton的認知,甚或沒有當初C’s對Jaylen Brown的未來看好度,其實這個點才是太陽和Ayton兩造的主要問題,至少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消息源,都沒有太陽嘗試喊出低於頂薪而能和Ayton進入協調範圍的價碼,說明這件事不單單是價錢問題,而是太陽在進入冠軍戰的同時並沒有把Ayton視為牢不可破的未來藍圖,這點顯然和多數球迷的認知不符合。

 

 

太陽的盤算合不合理?

 

許多人在察覺太陽有可能放棄續約Ayton時的第一反應都是太陽有替代方案嗎,在20-21季後賽,太陽的陣容趨近於Ayton單長人的輪替,21-22略好一點,但太陽總不會告訴我替代方案是JaVale McGee或Bismake Biyombo吧?有些看似並非理所當然的頂薪球員,因為母隊有需求,更容易簽出略為溢價的合約,像Khris Middleton或Tobias Harris,Ayton的情況則更極端,他的合約初始值較低,頂薪是25%而非30%,太陽對他的需求高到看似連替代方案都完全沒有,且Ayton還是太陽自選的狀元,在諸多理所當然該給他一張頂薪的理由下,太陽卻做了相反的思維,因而許多人在講到這件事時直觀的反應就是老闆小氣又發作。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