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冠軍賽前兩戰打完,雙方戰成平手,G3回到自家主場的塞爾蒂克,首節就建立起雙位數領先,儘管在第三節一度遭到勇士反超,不過決勝節還是穩住陣腳,以16分之差收下勝利。加上G3這一勝,今年季後賽吞下敗仗後的下一戰,塞爾蒂克戰績為7勝0敗,締造NBA歷史新猷。
假先發、真變陣 塞爾蒂克出奇制勝
上一篇文章提到,塞爾蒂克總冠軍賽的先發陣容淨效率值為負值,若以Derrick White代替Robert Williams III,效率便能大幅改善,因此塞爾蒂克或許會考慮調整先發陣容。
儘管G3塞爾蒂克先發五人依然維持不變,不過教練團在調度安排上做了一些微調,Robert Williams III雖然是名義上的先發,不過他都在第一節和第三節開打2、3分鐘後,被教練團換下場休息,由White上場接替,換言之,塞爾蒂克此戰透過設定Robert Williams III為「假性先發」的方式,達到實質上「變陣」的效果。
塞爾蒂克此戰大多是採取四小一大的陣型,為了增加機動性,勇士不得不錯開Draymond Green和Kevon Looney的上場時間,系列賽前兩戰,兩人搭檔的平均出賽時間為14.4分鐘,G3則腰斬為7.7分鐘。
少了一位長人保護籃框,使得勇士必須花費更多心力補位,因此更容易出現漏洞。例如下方影片,塞爾蒂克以Al Horford為中心,連續地inside-out、outside-in,令防守者疲於奔命,依然漏掉籃下的Horford。
再看另一段影片,攻守轉換間,眼見擔任中鋒的Draymond Green已經到外圍去對位持球的Jaylen Brown,鎮守禁區的則是Stephen Curry,拖車Horford立刻到低位要球,而Curry為了避免陷入身材劣勢,馬上找Otto Porter Jr.換防,但趁著換防的這一拍,Horford已經接球直闖籃框。
除了輪轉補位的瑕疵外,勇士此戰為了提升靈活性,減少Looney的出賽時間,大多數時間是以Draymond Green作為中鋒,使得球隊的身材更為矮小,因此在籃板的保護上更顯弱勢,尤其是當Robert Williams III在場上時。
總而言之,在雙方都擺出小球陣容的情況下,塞爾蒂克在禁區擁有較大優勢,包括進攻籃板15比6、二波進攻得分22比11、禁區得分52比26,塞爾蒂克的禁區命中率更從前兩戰的45.3%,躍升至63.4%,幾乎是宰制勇士禁區,也成為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
假性先發效率更佳 Robert Williams III的使用說明
此戰Robert Williams III繳出8分10籃板3抄截4阻攻的全能數據,不僅成為隊史第二位在總決賽繳出「3抄截3阻攻」數據的球員,與傳奇中前鋒Kevin McHale齊名。雖然變成「假性先發」,表面上看起來是種降格,實際上卻將Robert Williams III效益極大化。
錯位打點綠衫軍長人,是勇士系列賽的進攻主軸之一,網路上不少影片都有討論過相關議題。當Horford和Robert Williams III同時在場,球隊勢必難以充分掩護到兩人,導致其中一人換防到外圍被打點。不過此戰兩人出賽次序錯開,塞爾蒂克更能專注保護自家長人,因此Robert Williams III更能夠留在禁區,發揮二線協防和護框的優勢。
G3可說是總冠軍賽開打以來,Robert Williams III表現最好的一場比賽,系列賽前兩戰,他的正負值都是負值,此戰正負值則是全隊最佳的+21,教練團似乎已經逐漸找到使用說明書。
打點Curry的最佳策略 Smart參與進攻頻率增加
打點長人是勇士的進攻策略,塞爾蒂克則是不斷嘗試狙擊Curry。系列賽前兩戰,塞爾蒂克主要透過P&R迫使勇士換防,製造Jaylen Brown、Jayson Tatum對位Curry的機會,不過G3塞爾蒂克的進攻方針稍作調整,直接讓Marcus Smart持球攻擊Curry。
相較於透過擋拆製造錯位,由Smart直接單打Curry,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因為擋拆掩護,往往會吸引其他防守者協防,甚至是給勇士包夾的機會,但一對一單打,逼使Curry必須單槍匹馬和Smart對決。Smart十分擅長利用身材優勢,包括低位單打、禁區卡位要球或是正面碰撞後的騎馬射箭,都帶給Curry相當大的威脅,甚至造成Curry此戰陷入犯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