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7/03

【Basketball】低調出擊的平價實戰好鞋 - Puma Court Rider 2.0 開箱及初步評測 Unboxing & First Impression

多層次的鞋面以及全長式的Rider Foam都保留下來,Puma Court Rider 2.0絕對是近期球鞋上的高C/P值代表鞋款。

作者:kobejai
Puma Court Rider 2.0

系出同源的Court Rider 2.0 

如同初代Court Rider甫登場就在大家目光焦點的LaMelo Ball腳上,這次Court Rider 2.0的登場換到了 WNBA賽場上,由鳳凰城水星隊球星、同時代表美國隊奪得東京奧運金牌-Skylar Diggins-Smith在賽場上亮相。

看看以下兩段影片,大家就會知道最近的Skylar Diggins-Smith的狀態有多火熱,對我來說,她是近期我看到最swaggy的WNBA球員。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大家如果記憶力不差的話,應該也還記得第一雙Puma氮氣籃球鞋- Fusion Nitro也是Skylar Diggins-Smith搶先上場曝光,除了西雅圖風暴隊的Breanna Stewart之外,Skylar Diggins-Smith應該是近期Puma籃球系列最重視的球星之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到球鞋本身,Court Rider 2.0保有跟一代相當多的設計元素,舉例來說,原本在Court Rider鞋側的180度相對的兩個Puma Foamstripe標誌完整保留,只是移到了鞋跟後方處。

Court Rider足跟側面的雙重Foamstripe標誌
足跟處的180度反轉Puma Foamstripe看來已經是Court Rider系列標誌 ​

此外,Court Rider前足區域的上包式Rider Foam中底也完整保留,但中足區段略有內收設計,略帶一些減輕重量的效果。

一代Court Rider前足區域Rider Foam略為向上延伸
Court Rider 2.0的中足線條略有不同,減少了些體積但前足向上延伸的Rider Foam依然保留

還有,Court Rider多材質組成的鞋面也在Court Rider 2.0當中保存下來。在球鞋製成越來越講究成本管控的今日,能同時見到這麼多材質在鞋面上實在是不簡單的事情。在Court Rider上有兩種不同密度的抗摩擦網布,搭配人造皮革以及塑膠Puma Foamstripe標誌。而在Court Rider 2.0依然有著大面積的抗摩擦網布,仔細端倪,鞋面的網眼材質也有密度及開孔大小的差異。再加上足跟的人造皮以及接合處的熱熔材質,Court Rider 2.0的鞋面製成一點也不遜色初代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像Court Rider這樣鞋面多材質、多層次的鞋款越來越少見到
仔細觀察,Court Rider 2.0鞋面組成材質一樣相當豐富

最後一個像似之處,也是讓我較為擔心的一點是:外底的紋路兩雙Court Rider都採用了略帶起伏的外底設計,會不會使Court Rider抓地力普通的狀況再次發生於Court Rider 2.0上?

還好,在大約40分鐘的首次測試下,Court Rider 2.0的抓地力明顯比初代好上一些。

初代Court Rider外底
Court Rider 2.0外底

楦頭較一代正常不偏寬,可選擇原尺寸

相對於一代Court Rider較寬的楦頭,Court Rider 2.0明顯做出了調整。雖然在外長差不多,但是穿上Court Rider 2.0可以明顯感受到兩側填充的包覆感。搭配外側略為上包的Rider Foam,穩定性也同時略微提升。

除了內側包覆性提升之外,Court Rider 2.0的鞋帶孔設計也較一代Court Rider改進,能夠負擔更高強度。

Court Rider 2.0前腳掌版型正常,建議原尺寸入手
Court Rider 2.0的前方四個鞋帶孔強度提升
Court Rider 2.0搭配的Rider Foam的調性更為清晰

前腳緩震性略有提升,足跟處緩震更為飽滿

根據之前的經驗,我覺得Court Rider 在運用Rider Foam的方式其實有點模糊不清。但在這次的Court Rider 2.0上,可以感覺到Rider Foam的調性有被凸顯。在約40分鐘的初次實測中,Court Rider 2.0的前腳掌緩震性明顯比前代來的優異。即使在硬度頗高的室內PU地面上,Court Rider 2.0的前腳掌依然提供相當高的舒適度。同時間,足跟處的Rider Foam也同樣提供相當高的緩震性。雖然不是像Boost或是Air Max那種極度緩衝的避震,但我相信這樣的設定足以應付籃球場上1到4號位球員的需求。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