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風光旅美的菊池雄星,相較他在日職時期的傷病麻煩,來到大聯盟的菊池反而保持健康、出賽狀況穩定。不過在西雅圖水手三年下來4.97的防禦率、15勝24敗、總計2.4的fWAR並沒有達到當初的期望。今年進入自由市場,與多倫多藍鳥簽下一紙三年三千六百萬美元的合約,即便身處美東火藥庫,截至目前的表現還是沒有好轉:
球季 | wOBA | xwOBA | ERA | xERA |
2019 | .368 | .345 | 5.46 | 5.37 |
2020 | .299 | .283 | 5.17 | 3.35 |
2021 | .325 | .347 | 4.41 | 5.23 |
2022 | .365 | .405 | 4.94 | 6.52 |
Expected ERA(xERA)是根據xwOBA轉換成的預估ERA,投手每個被打進場內的play,運用模型預測的結果取而代之。雖說並非精確,但看起來菊池在縮水球季的xwOBA與轉換後的xERA是最好的一年,腫脹的防禦率受到隊友的守備不佳、牛棚無法抑止壘包上的跑者回來、以及一部分的運氣等等。而去年雖入選了明星賽,下半季的崩盤也使整體成績下修許多,這幾年菊池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
投球機制
大家應該對於菊池的投球姿勢很有印象:
相對複雜的機制,包含兩次的抬腿、停頓、結束動作的踢腿等等。比日職更緊湊的賽事安排或許是原因之一,整年下來菊池無法保持投球動作的一致性,導致球速的不穩定。有些投手開季會慢熱,他們的球速會在一、兩個月後開始回升,菊池則反而只在前兩個月維持應有的球速。
旅美第一個球季並不順遂,菊池造訪了Driveline。他致力於簡化他的投球機制,試著讓每次的投球動作一致化、縮短了揮臂、也延伸了他的放球點。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菊池的四縫線均速獲得飛躍性的成長。2019年菊池前兩個月的四縫線均速分別是93.1mph和92.9mph,最快曾投出97mph的火球,後幾個月或許受到疲勞與機制的不固定,導致掉速的現象故不列入討論。而隔年這九場比賽,他的四縫線均速提升至95mph,極速也飆到98mph,對於速球系使用量五成的他,無疑是個很大的鼓舞。
但出乎意料的是,隔年他並沒有維持這樣的機制。
看到影片中第二顆與第三顆球,菊池恢復了兩次抬腿與停頓的動作。相信這是與球團討論後的結果,或許這樣的動作對他而言是最為舒適的,若整體的機制能保持穩定也未嘗不可(但筆者認為似乎沒有),但這年卻浮現另一個問題。
當你看到影片最後的overlay,你會發現這幾顆球的放球點並不一致。細看FanGraph的Release Point,這個現象最早在4/29對上太空人的比賽開始出現:

從左至右依序為:2020年總計47局的投球、2021/4/29的比賽、2021年總計157局的投球
fb - 洪行易
比起菊池 同隊的Berrios更慘 過去2或3號先發的穩度 今年炸得不像話變成5 6號先發 不知到底發生什麼事?
里諾
印象中季初那顆曲球的轉速有掉,不太能解決打者。這個月筆者有看到藍鳥調整他揮臂的消息,雖然最近又炸了兩場,但曲球的品質感覺有回到以前的水準(畢竟季中調整揮臂也需要時間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