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6/25

當NBA猶豫改變 另個賽場早已實現!和公園鬥牛截然不同的FIBA 3x3規則大解密——賽制&用球篇

然而,正當NBA還在猶豫是否改採混合制,這種賽制早已在三對三賽事中行之有年。

作者:EdotTdot_4

近期多場國際性或全國性三對三球賽,接力點燃戰火,從上週的「大專3x3籃球錦標賽」,到本週的「FIBA 3X3籃球世界盃」,緊接著「T3BA臺灣三對三籃球企業聯賽」也將點燃戰火。而這些頂尖三對三賽事,主要採行FIBA制定的三對三比賽規則,與台灣一般公園鬥牛場所熟悉的規則,存在相當大的差異。

上一篇文章談完FIBA三對三賽事的比賽進行方式後,這一篇將持續討論三對三的賽制以及用球,如何透過更簡化的規則,打出比傳統五對五球風更迅速、更具觀賞性的比賽內容,以達成「簡潔」、「快節奏」和「具觀賞性」等FIBA為三對三賽事設定的三大目標。

請繼續往下閱讀

 

1.比賽採計時計分混合制

為了避免讀秒階段冗長的犯規戰術與暫停交替輪迴,NBA近年來不斷思考調整賽制調整的可能性,甚至自2020年全明星賽起,採用「Elam Ending」的計時計分混合制。然而,正當NBA還在猶豫是否改採混合制,這種賽制早已在三對三賽事中行之有年。

三對三比賽常規時間為10分鐘,正規時間結束時得分較多的一方獲勝,不過若是其中一方率先達到21分,則提前勝出。由於設有得分達標就提前結束比賽的機制,採取犯規戰術對落後方而言未必有利,頻頻送對手站上罰球線,不但難以有效縮小分差,反而可能讓對手提前獲勝,因此減少落後方運用犯規戰術的誘因。

少了犯規戰術的算計,觀眾無須在讀秒階段,被迫忍受既乏味又被哨音切割得支離破碎的拖棚歹戲,反倒是能夠欣賞到落後方想要追上差距,祭出更強悍的防守,領先方也必須保持警覺、見招拆招,使得三對三比賽更加純粹,而且幾乎是毫無冷場,達到「簡潔」、「具觀賞性」的宗旨。

請繼續往下閱讀

Elam Ending的介紹與利弊分析:《2020年NBA明星賽賽制變革》不僅是為了向Kobe Bryant致敬 NBA同時也在進行一項創新實驗?

 

2.每隊人數更少、進攻時限更短

與FIBA五對五官方版本的40分鐘,或NBA、CBA、P. LEAGUE+、T1 LEAGUE等職業聯賽採用的48分鐘相比,三對三比賽的常規時間短了許多,加上比賽場地只使用半場,因此在人員編制上也有所縮減,每隊最多只能報名4人。

不過這並不代表三對三球賽打起來比較輕鬆,因為每波球權進攻時限為12秒,只有正規五對五24秒的一半,等同在短時間內,攻守回合變得更為密集,節奏可能比五對五更加快速,屬於FIBA三對三「快節奏」原則的體現。

再者,由於小錶秒數為12秒,因此領先方想要藉由拖慢節奏以鞏固勝果,變得較為困難,更別提在三對三賽事中,若是刻意不進攻,還可能被吹判違例而失去球權。簡言之,要在三對三比賽中獲勝別無他法,盡全力拚就對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3.三分球計為2其餘則是1

在FIBA三對三的規則下,計分方式也有些不同,三分線外進球計為2分,線內則是1分,罰球也是每球1分。此外,若是在三分線內出手遭犯規,可獲得1次罰球機會,三分線外遭犯規則是2次。

 

4.比賽用球較小顆

一般的五對五比賽,男子組使用7號球、女子組則是使用稍微小一些的6號球,不過FIBA三對三賽事用球非常特別,是6號球大小、7號球重量的官方特製用球。

用球變小,相當於球員手掌變大,這是否會影響投籃命中率,使得球員參與三對三賽事時變得更準?根據研究顯示,手掌大小與罰球命中率並無顯著相關,也就是說用比較小顆的籃球投籃,應該也不會對改善把握度有太大幫助。

但可以確定的是,由於用球較小顆,球員對運球或傳球的掌握度應該會有所提升,使得球員更容易做出華麗的crossover,或胯下、背後等花式傳球,大大增加比賽可看性。

 

5.延長賽為驟死戰

台灣一般舉行的三對三賽事,若正規時間結束雙方平手,通常會由兩隊球員輪流進行罰球較量,但FIBA的三對三延長賽更刺激,不比罰球,而是採用驟死賽,由率先達到2分領先的一方勝出。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