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roldis Chapman傷癒歸隊之日逼近,一個之前沒人想過會是問題、但現在必須多想一下的問題,等著洋基隊回答:Chapman是否該放棄自2012年後,不曾離開的終結者大位?而Clay Holmes本季躍上雲端的恐怖投球績效,使洋基很可能真的只剩下此選項。甚至連Chapman本人,可能都會贊同應該讓Holmes把守最後一關。原因無他,直接讓數據說話:本季出賽33戰主投34.2局,Holmes不僅繳出驚人的7.2三振保送比、甚至還沒被敲任何一轟!他整季只丟兩分 — 因此目前防禦率低到只剩0.52、FIP也僅有1.74。
20次救援機會僅失敗一次、拿下12救援7中繼......不管用什麼角度看,他都是眼下全隊、甚至全聯盟,狀態最神佛難擋的救援投手。然而,這絕對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事 — 因為不久前,Holmes甚至還是一名載浮載沉、大聯盟飯碗朝不保夕的4A級投手。不到12個月前還身披海盜隊球衣的Holmes,在7/24號被交易前夕,MLB職涯(共119.2局)僅投出5.57防禦率、4.72FIP、4.63xFIP的悲慘表現;雖然三振能力不惡,每九局保送6.3人的控球卻讓人不敢恭維。縱使去年上半季略有好轉,但2018、2019年的差勁表現及前年因傷報銷,仍讓海盜不願再等待。
結果現在看來,近年在球員培育方面大幅落後其它隊的海盜,再次虧得徹底。賣走Holmes換回的兩名內野手Diego Castillo、Hoy Park,目前都沒什麼建樹:24歲的前者本季僅輸出196打席、59wRC+;已經26歲的後者,也僅在短暫的大聯盟職涯打出0.637OPS、-0.2WAR攻守數據。兩人也都不是前景看好的新秀,季前在自家農場甚至排不進前20名。誠然,交易當下看起來沒那麼糟:Holmes轉隊時,生涯WAR值仍是0以下,去年在海盜也只投出4.93防禦率和4.07FIP;而Castillo和Park,上季則在洋基3A分別打出180、129wRC+。
毫無疑問,如此巨大又迅速的轉折,很值得深入探究。為何不到一年內,Holmes就能從一位保送連發的4A級投手,變身當今戰績最佳球隊的王牌終結者?現在的他究竟有多強?以下就讓我們試著找出原因。首先來看這份數據:
投手 | 賽季 | 滾地球率 |
Clay Holmes | 2022 | 82.4% |
Zack Britton | 2016 | 80.0% |
Zack Britton | 2015 | 79.1% |
Zack Britton | 2019 | 77.2% |
Aaron Bummer | 2021 | 76.1% |
Brad Ziegler | 2012 | 75.5% |
Zack Britton | 2014 | 75.3% |
Scott Alexander | 2017 | 73.8% |
Zack Britton | 2018 | 73.0% |
Brandon League | 2006 | 72.9% |
此表既能說明,Zack Britton真的是製造滾地球永遠的神 — 目前也待在洋基隊的他,2014~2021年間滾地球率高達75.8%、防禦率僅有2.03,巔峰長達八年;同時也彰顯Homles今年多麼可怕,雖然賽季還很長,極端值數據很可能修正,但眼下超過八成的滾地球率,仍是歷史級水準。
自滾地球率於2002年開始計算,只有2015及2016年的Britton能接近此數值。他在那兩季也交出史詩級後援數據:防禦率1.22、FIP值1.97、主投132.2局只被敲四轟。是的,當一位投手能讓將近八成的擊球在地上滾,打者想製造重傷害,難度肯定大幅提升。同樣來看些數據:以下,是去年打者敲出滾地球、平飛球、飛球之後,分別交出的進攻成績:
擊球 | 打擊率 | 長打率 | OPS | wRC+ |
滾地球 | 0.236 | 0.259 | 0.494 | 32 |
飛球 | 0.237 | 0.721 | 0.952 | 141 |
平飛球 | 0.686 | 0.894 | 1.574 | 335 |
很顯然,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製造越多滾地球當然對投手更有利。但另一方面,如同我很久前的文章所提,高滾地球投手往往在三振率、保送率、甚至是關鍵時刻表現,不如其它型態的投手。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單純是其它型態投手的倖存者偏差 — 比較不會製造滾地球、卻同樣可生存於MLB的投手,其它技術(如三振或控球能力)更優異才能彌補弱點。但技術層面上,滾地球投手確實也得做出犧牲,例如伸卡球雖能製造大量滾地、但同時也是打者最不容易揮空的球路。所以,並非每個滾地球大師都能跟Britton一樣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