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年賽季,Wills盜壘累積速度很快,8月結束時就已經跑出73次盜壘,上一次大聯盟出現單季70盜,已經是47年前的事。
接下來9月更是卯起來跑,曾單場4盜、連續兩天3盜,他一舉超前Ty Cobb的單季盜壘紀錄,在例行賽結束前更累積到104次盜壘。單季百盜,這可是現代棒球第一次,令人震驚的程度,我覺得可以跟死球年代打出50轟的Babe Ruth相比了。
他成了道奇球迷的最愛,在他上一壘時,道奇球迷會齊聲喊「Go、Go、Go」,都在期待他的盜壘秀,Wills的速度戰帶來相當大的影響力,不僅帶給投捕壓力,更為道奇跑回多達130分,季後更榮獲國聯MVP。
甚至當年加州州長選舉時,紐約時報寫下,如果Maury Wills這時來參選,其他候選人都沒機會了。
Wills生涯最後累積了586盜,是1922年Max Carey之後首位500盜快腿,更重要的是,他重新喚起對盜壘戰術的重視,讓「盜壘」文藝復興。
場均盜壘次數在60年代逐漸回升,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期盜壘成功率大有進步,早年阻殺率都超過40%,1959年首度出現3開頭,接下來隨著時代逐漸下滑,這批快腿們在盜壘技術和投捕習慣的研究上,有突破性的發展。
紅雀的Lou Brock是Wills之後最優秀的快腿,甚至是青出於藍,他在1974年突破單季盜壘紀錄,跑出118次盜壘,更在1978年超越上古神獸Billy Hamilton的912盜生涯紀錄,退休時累積多達938次盜壘。
80年代堪稱盜壘的黃金時代,場均會出現大約1.5次盜壘,1987年全聯盟跑出3585次盜壘,是史上最多。
而個人紀錄,也出現了新的挑戰者。
1980年,運動家21歲新秀Rickey Henderson跑出100次盜壘,宣告另一名超級快腿登上舞台,1982年又跑出新紀錄,那一年賽季他總共發動174次盜壘,成功了130次。紅雀快腿Vince Coleman從1985年開始,創下另一項可怕的紀錄,「從新人年開始連續三季百盜」,兩人都創下現在幾乎不可能打破的紀錄。
再回到Rickey Henderson,他可說史上最登峰造極的快腿,他不只創下單季盜壘紀錄,生涯盜壘累積速度也非常驚人,他在1991年就突破Lou Brock的生涯紀錄,隔年賽季成為史上首位一千盜跑者。
Henderson不是一名單純的快腿,他打擊能力優秀,選球眼更是頂尖,職業生涯還非常健康且長壽,他一直打到44歲、也就是2003年賽季,生涯出賽超過3000場、打了超過1萬3000打席,是3000安俱樂部成員,盜壘更累積了1406次,也是一項幾乎無法打破的可怕紀錄。
現代棒球中的「盜壘」
度過了黃金時代,90年代場均盜壘數緩緩下滑,大聯盟90年代後半進入禁藥氾濫的年代,也是打強投弱的時代,隨著全壘打在2000年前後進入最高峰,盜壘再度進入低檔,2015年之後更是持續下探,直到今年修改規則,才有明顯的回升。
盜壘趨勢改變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有四點。
第一點是棒球統計學在21世紀進展快速,盜壘有一項被普遍認同的結論,「盜壘成功率75%以上,才對得分有幫助」,跟發動次數相反,盜壘成功率不斷隨著時代而上升,我認為代表對盜壘戰術越來越謹慎,把握度夠高才會跑。
第二點是也跟數據有關,大聯盟各隊學會用各種數據,去衡量球員的打擊能力,很多打擊不佳的快腿被淘汰,是因為進階數據告訴大家,他跑壘對球隊的幫助,彌補不了打擊對球隊的傷害,看看Dee Gordon跟Billy Hamilton的遭遇,兩人早已因為打擊能力不佳,難以獲得穩定的先發機會。
再回頭看剛才提到的Vince Coleman,他1986年打擊率.232、上壘率.301,而且整季沒有全壘打,該年OPS不到.600,wRC+僅66,如果放到現在,沒有球隊會讓他先發超過150場,除非想要搶狀元。
第三點是自由市場的選材標準,過去20多年大聯盟自由市場熱絡,頂級球星的薪水,從1000萬、2000萬到現在4000萬,為了獲取高薪,球員自然會迎合球隊選材的方針,而野手最重要的能力,跟第二點一樣,打擊才是最重要的。每個時代拿頂級合約的球星,都是最頂尖的強打,像是A-Rod、Miguel Cabrera、Mike Trout到Aaron Ju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