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7/17

「教練!我想要學游泳,那我要幾堂課才能學會啊?」- 對於學游泳這件事,你真的暸解了嗎?

暑假到了,也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在近幾年運動風氣提升下,不少家長願意讓小朋友脫離冷氣房的舒適,進而至泳池學習游泳,甚至有些家長同時也幫自己報名,一圓游泳夢!但在報名游泳課程前,你對於學「會」游泳這件事,真的有足夠的了解嗎?什麼樣的程度叫做會游泳?要幾堂課才能學會呢?看完這篇文章,你應該要對學游泳這件事更加了解!

作者:季小寶
  1. 何種程度算是會游泳?

如果你問小朋友,「來!會游泳的小朋友舉手!」一定能看到大家踴躍地舉手,喊著「教練我會!我會!」。但往往下水之後,真的達到教練標準,會游泳的人,少之又少。是小朋友說謊,還是大家對「會游泳」的定義太過含糊?

蝶仰蛙自四式都會才算會游泳?還是50公尺游進30秒才算會游泳?游泳除了競賽之外,最重要的其實是「安全」,加上台灣為四面環海的國家,到海邊十分容易,如果沒有基本游泳能力,到任何水域都是有危險性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紅十字會就針對於基本游泳能力,列出五項一定要學會的「保命技能」,分別為:

  • 跳入水中並讓頭完全沒入
  • 浮起至水面並漂浮或踩水持續一分鐘
  • 在水中原地轉一圈,並能找到安全上岸的路線
  • 25碼(約25公尺)不間斷游泳
  • 獨自離開水域不依靠他人幫助(在泳池不使用梯子上岸)

以上五點,雖然沒有速度跟泳姿的考驗,但其中也包含了自由式持續游,以及踩水一分鐘的能力。白話來說,這五項代表著最基本的水域自救能力,學會這五點不表示一定很會游泳,但至少能代表你在一個踩不到地的水域中,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1. 要幾堂課才能學會游泳呢?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目前多數教學系統來看,都以水性培養-自由式-仰式-蛙式-蝶式此順序進行教學,其中因自由式換氣動作的原因,自仰兩式會同步進行。而上述五項基本能力裡,自主跳入水中及入水後回至水面屬於水性培養;25碼不間斷游泳代表著自由式有基本換氣能力;踩水則為重心變換的基本蛙腳;最後一項自行爬出水面雖不算游泳姿勢,但必須擁有基本肌力才能完成。

這也說明著,若要學會基本保命能力,依照多數教學系統,都至少要有「三項」泳姿的能力,在學習歷程上,若要從零開始,完成三個泳姿以及達到持續泳的基本體能,保守估計約60堂團體課左右。當然,學習的速度會取決於每個人的體型、歲數、基本體能、身體狀況,以及教練講述時你能吸收的多寡,會有非常不一樣的差距。以我個人教學經驗中,曾教過不怕水的兒童,大約20堂課就把三個姿勢學完,並且培養起基本體能。

 

總結: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個人對於學會游泳這件事,都有不同的見解。因此,學游泳前,先釐清自己學游泳的目標為何?並且與教練充分溝通後,再去按部就班的學習。而游泳學習並沒有固定成功的模式,每個人的學習狀況、適合學習的方式、遇到的教練也不大相同。除了將游泳視為一項技能培養外 ,游泳更應該被視為一種生活方式,培養基本安全自救能力後,保持著對於游泳這項運動的熱愛、體會游泳中的樂趣,才是學游泳最重要的目的!

 

(美國紅十字會游泳基本能力參考:https://www.redcross.org/content/dam/redcross/get-help/water-safety/Water_Safety_Skills_Infographic.pdf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