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雷霆在今年選秀會決定選下Holmgren的思路再清楚不過。根據NBADraft.net的選秀報告,Holmgren在進攻端的長處在於攻守轉換,能在有球和無球間切換及外投能力,全數是雷霆主要進攻方式所需要的技能。相比之下,雷霆沒選的Jabari Smith控球技術粗糙,持球進攻和切入能力有限,與球隊現有體系未必合得來。
魔術和雷霆風格截然不同,要到雙方都完成重建才會知道誰勝誰負,例如去年聯盟最常打Spot Up進攻的塞爾蒂克就在東區決賽壓倒團隊籃球的代表熱火,在總決賽卻不敵同樣打很多Handoff、Cut和Off Screen的勇士。
底特律活塞
活塞和火箭在Playtype分類中可稱為均衡類型,除了他們兩隊外,聯盟只有灰狼沒有在任何一個分類頻率排名聯盟前五位或最後五位。這樣的好處是沒有嚴格規限球員的打法,年輕球員較能根據本身特點和長處打出表現,在生涯初期嘗試不同的得分方式有助他們未來融入不同的體系;壞處是放任發展可能讓新秀無所適從,特別是本來完成度較低的年輕球員。
不過即使同樣是均衡型,活塞和火箭的打法還是有點差異。活塞有兩項Playtype使用率最為突出:Spot Up(聯盟第六)和Off Screen(聯盟第十)。兩者都在外圍接球,然後短時間內完成進攻,分別在於接球前有沒有繞過掩護。以主控Cade Cunningham為例,他主要傳球對象是Saddiq Bey,場均向他傳出9.9球,製造4.1次出手機會,當中超過一半(2.1次)為三分球。
還有另一項有趣的數據,活塞去年場均有304.4次傳球,排名聯盟第四,僅次於金塊、勇士和溜馬(季中交易後明顯下跌),說明球隊看重球的流動。然而,活塞僅有23.5次助攻,是聯盟第七低。配合上面的Playtype數據,這個現象可以理解為活塞的皮球光在外圍轉移,卻未能有效創造好的得分機會,是球隊未來需要改進的地方。
休士頓火箭
火箭比活塞的進攻Playtype更平均,只有Transition一項打進聯盟前十,更沒有一項處於最後十位。
以Transition作為最突出的進攻選項說明火箭是活力十足的球隊,Kevin Porter Jr和Jalen Green場均分別有3.6和3.4個回合以此終結。雖說重建球隊不用太注重效率,但Porter的Transition每回合僅得0.87分,效率為聯盟最差的12%,以三年級先發球員來說絕對不及格,也說明Porter未必是火箭控球後衛位置未來的解答。
火箭的平均進攻不僅是在聯盟標準上,即使在四支重建球隊中,除了Transition外,他們沒有在其餘8項Playtype中的任何一項排名第一或最後。事實上,早在2020年上任之初,總教練Stephen Silas就曾表示球隊將打「難以預測」的進攻。
Silas上任前,火箭在Daryl Morey和Mike D’Antoni年代一直以單打和小球聞名,但隨著Morey、D’Antoni和James Harden的離開,球隊刻意走上不同的道路。Silas甫上任便跟媒體說:
「在現今NBA,你不能只有一種打法,小球可以是其中一種。在進攻端,我們希望對手更難預測我們的打法。」
「我會在進攻端嘗試令球隊打得更輕鬆,球員更能發揮所長,而不是站在一旁看球。」
從今年的Playtype分佈,火箭的確有效執行Silas的方針,沒有過份依賴特定得分手段,也沒有放棄任何一種進攻方式。從短期結果看,火箭去年的進攻淨值為108.1,是四支重建球隊中最高(雖然僅排名聯盟第26),而且有明顯差距。
結論
還是那一句,我們很難在重建過程中就斷定球隊的發展方向是否正確。但從Playtype數據,可以肯定的是這四支球隊都有清晰的建隊思維,正在組建總管和主帥心中最適合現代球風的團隊。
雖然去年在進攻端上火箭的成績最好,雷霆的淨值最差,但單純從養成和操作的難度來說,走向極端的進攻體系是較容易的選擇。因為新秀可以專注完成較單一的任務,例如魔術的球員不用煩惱要不要單打,雷霆的球員只管留意好切入後的機會就可以。球團也更清楚球隊需要的球員類型,更容易選到適合體系的球員。
glacier1943
字典裡只知道輸, 也有必要浪費時間探討怎麼輸?
Fantasy視界
勝敗是一回事,但這篇文章就是想探討重建球隊在擺爛成績的同時,是如何建立自己的體系和風格啊
glacier1943
喔...看懂了...輸也要有獨樹一格的輸法就是了...
Ken
這系列真的很好看,推推!
Fantasy視界
謝謝Ken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