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的這個夏天格外忙碌,從制服組到球員本身皆然。管理層部分雖然沒有人員的更動,但從選秀夜以來便持續補強,Melton、Tucker、House三名或多或少都曾得到Morey欽點的人員入隊,不免被人譏諷是「費城火箭隊」,但卻是極為精準的補強。球員部分,Maxey在球隊淘汰一週後便積極投入訓練,Shams更在報導中指出今年的Harden比起過往更早投入個人鍛鍊,截然不同的精瘦身材也可以印證這個消息。

一切的一切,都是肇因於七六人去年過早的倒地,讓所有人都上緊發條。但平心而論,無論從數據面會實際比賽內容來看,雙星僅用半季磨合與調整,在攻擊模式大幅變動與傷勢困擾的雙重干擾下,僅止於此也是意料之中的結果。本文將通過數據與比賽畫面,與球迷一同回顧友愛之城的季後賽旅途:
進攻面──衝不破的外圍防線 失靈的單打效率

就傳統數據而言,費城在禁區觸球與中距離命中率表現不佳,但其實和賽季後段的情況沒有太多落差,普遍落於全聯盟後段班的位置。而對於勝負影響較大的數據下跌,僅有罰球出手數此一面向,而這便必須連結到Harden在上個賽季的退化。Harden的場均罰球出手次數由下半季的8.9次下滑至季後賽的6.3次,不但是生涯最大落差,也是自前往火箭領航後的最差數據。要知道,Harden在本賽季仍持續受到大腿後側傷勢影響,第一步的爆發力早就不如以往。
第一輪的暴龍仗著自己的身材優勢對於掩護採取全面換防的策略,Harden面對Achiuwa、Boucher等人的單防束手無策,就算切入禁區也會被弱側協防干擾而直接遭到對位封阻。面對Young、Flynn等不再以防守見長的球員也打得十分吃力,在騙不掉防守者重心的情況下,多半只能草草終結收場。第二輪的熱火則採取除Embiid掩護以外皆換防的策略,並以Tucker、Oladipo、Vincent等人主守鬍子,頻繁的肢體對抗與機動性高的防線也讓Harden很難找到切入的機會。
另外,過去也有提到Harden唯一的中距離武器(拋投)在本賽季的把握度下降許多,也讓大帝在與Harden進行擋拆配合時,多半選擇快速假擋下滑並卡住二線防守者讓Harden有直接衝擊籃框的全空路徑。畢竟就算在中距離紮實卡住防守者,Harden面對二線也容易受到干擾,更沒有在中距離直接將球送入籃框的手段。雖然比賽中可以發現Harden有更多的中距離跳投嘗試,但臨場反應終究倚賴手感,只能期待他在這個休賽季能夠找回曾經擁有的技能。
目前解放Harden切入能力的方法有兩種:透過未過半場的掩護打亂防守佈陣以爭取早攻機會,或是抓準熱火不願對Embiid換防的策略,在同個位置設立兩個掩護以使防守溝通出現破綻──但這些終究是僅有突襲性質、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而從PlayType數據觀察,也可以看出費城在這兩年來在進攻方式上究竟有多大的變化。雙星為主的體系讓單打與接應的比例大幅上升,但Embiid過去十分擅長的低位體系卻在使用次數或效率上都有極大的下修。那是因為費城不懂得放大球星最佳的優勢嗎?還是Harden的加入導致Embiid不再如魚得水?
筆者以為,是這兩個賽季的季後賽對手截然不同的因素,才導致數據出現明顯落差。

要知道,無論是Nurse或是Spoelstra,都是擅長針對對手球星以設計防守體系的類型,Embiid當然也難逃他們的魔掌。大帝雖然在傳球視野上有長足進步,但多半仍需要等到轉身面框以後才能開始尋找隊友,因此只要埋伏球線,並在面框發動時包夾Embiid,一轉身便看到防守者的他只能抬頭朝向籃框的方向,就可以逼迫他選擇高難度的中距離出手。因此大帝很難在禁區要位,大多選擇自罰球線發動單打,但手指的傷勢卻讓命中率持續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