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打破框架的原動力」,對於臺灣大專乙組棒球風氣來說,有著對棒球得熱情與執著,多數未受過正式科班訓練的學生到大學才接觸此項運動。就在2022年的暑假,開啟了一群大學生們組成新創團隊,藉由團隊裡各自接受過科班訓練的經驗及人脈,舉辦活動或邀請球界經驗豐富的講師,幫助大專球隊隊長、專項老師甚至是球經學習更多關於有效率的球隊整合或是團隊比賽經驗談,希望能讓對此項運動有興趣的人們,都能參與在其中。
多數社團性質的大專棒球隊窘境
對於大多數乙組球員來說,大學四年的球隊時光將是人生最後一次能在賽場上奮力一搏的時刻,有的球隊缺乏專業教練帶領或是人手不足的情況下無法真正接觸到正式的棒球樂趣,也許大多數學生覺得打球只是興趣無須花太多時間與精力在球隊上,但專心做好一件事,全力以赴與隊友們拼戰的瞬間,將是出社會後極少能再經歷到的寶貴回憶。興趣仍然需要培養及探索,就像歐美教育中從國小階段到大學非常看重除了學科以外的專長培養,利用短時間有效率得訓練及熟悉某項專業,種種因素也影響著學生未來發展及心理狀況。
團隊的誕生
追勵 ( J.lead ),「追」是團隊在命名時第一個想到的單字,要先有一個目標,其次是必須跑起來才能追,所以這個字有一種努力向目標前進的力量。而「勵」其實是採用lead的諧音,我們希望可以培養出更多的領導者,帶領各種團隊向著目標前行這個字有也鼓勵、奮發、盡力的表現,因此讓我們覺得這個字很溫暖。集結著幾位由國高中甲組科班體系出身的大學生,因其他規劃或轉換跑道而離開正規體系,但始終圍繞在棒球努力著追尋夢想。參加過國高中科班球隊、赴美歸國現就讀國北教大的創辦人陳建宏說到:『選擇追勵作為團隊名稱,是希望讓團隊的所有人都能齊心向著目標努力前進,不畏任何挑戰。也讓支持我們的人,可以看出我們的決心。』
從陳建宏一人規劃此目標到找尋不同專業領域的朋友們一起組織團隊,沒有太多創業經驗的他們,卻有著不屈不饒的精神想幫助大專生們更加體驗學生棒球。

美國及臺灣社團性質球隊的差異
團隊中目前就讀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高中大學也是臺灣甲組球隊的黃楷博分享,美國社團性質的球隊雖然一週才團體訓練兩次各兩個小時,但大家仍會排出空擋時間自主訓練,加上從小美國人能選擇多項運動興趣,所以在觀念及技術上也有基本的觀念在。雖然不是朝著職業棒球的方向前進但NCBA社團聯盟戰力及強度等同於臺灣大專公開組,甚至也有分一二軍參加季賽。反觀台灣教育濃厚唯有讀書高的氣息,國高中大部分學生都在補習班及考試中度過,直到大學才有機會接觸課外興趣,整體體制值得大家深思及探討。

如何克服在沒有專業教練及正規訓練的球隊運作
有幾位轉換跑道的組員們近年來參與社團性質球隊,發現到有需多熱愛棒球的莘莘學子們,有著一顆熱愛棒球的心,卻沒有辦法受到更為專業的訓練。球隊在沒有人帶領的情況下往往無法展現出理想的表現,因此想成立活動來提升整體棒球水平,讓社團球員能更加深入瞭解棒球的樂趣。國中畢業於北市強權重慶國中、後來加入台北海大棒球隊的林志軒從球員退下,近三年跟在資深的夏隆正教練學習整合球隊及技術指導。他發現,近年來因越來越多私人訓練中心的成立,幫助更多位受過科班訓練的選手們更加進步,大專一般組強度有著明顯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