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7/29

用「心」創造奇蹟--以電影<<冰上奇蹟>>看運動心理技能運用

<<冰上奇蹟>>(Miracle)是一部講述奧運冰球教練--赫伯·布魯克斯(Herb Brooks),如何在短短的七個月內,將眾人都不看好的成員,變成一支極富凝聚力的團隊。這部片中有著許多振奮人心的片段,而教練指導、振奮選手的手法,透過運動心理學的角度,同樣可以發現其中的巧思。

Do you believe in miracles?

這是<<冰上奇蹟>>進入尾聲時,賽況主播對著全場大喊的一句話:「你相信奇蹟嗎!」體驗完電影的高潮迭起、情緒的慷慨激昂後,不禁令人反思:「How the miracle happened?」重新回顧這部電影,不論是當時的時空背景,環境、角色間的交互作用,都影響著其中一場場賽事的成敗,教練、選手間的關係,其中運動心理在這部片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篇希望透過運動心理的角度,分析<<冰上奇蹟>>中所蘊含的心理技巧。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誰而打球?--獻身的決心

<<冰上奇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美國隊在與挪威的熱身賽後,賀伯教練將所有隊員留在場上,要求他們一次又一次的盡全力衝向球門,即便場館人員前來趕人,教練也不為所動,直到他再次大聲的詢問球員:「你們為了誰而打球?」,球員答出United state of America,才結束這場練習。這一幕不僅展現了賀伯教練想帶領這支隊伍締造奇蹟的決心、更讓球員們深刻地體會到什麼是「球衣前面的名字永遠比後面的名字重要。」這便是對運動及團隊「獻身的決心」。猶如2020年上映,同樣是真人真事改編的<<奪冠>>,中國女排總教練袁偉民透過獻身的決心,以身作則帶領中國女子排球隊奪下國際賽三連冠。

奪冠電影海報(圖源來自威秀影城)
奪冠電影海報(圖源嵌入自威秀影城)
 

而在<<冰上奇蹟>>中在賀伯教練透過不斷讓球員們反覆操作同樣的動作,讓他們一改輕視比賽的態度,也讓隊員們理解到對冰上曲棍球、甚至是對於國家隊獻身的重要性,就像賀伯教練曾提到的:「他們要肯拼、肯纏,肯為自己所代表的國家做無悔的付出。這就是我要的球員!」也因此讓這支球隊真正的團結一心。

PEP TALK

第二個我從冰上奇蹟中獲得的心得則是賀伯教練激勵人心的賽前演說,而這場與隊員們簡短的對談,至今也成為美國PEP TALK的典範。演說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句子是,「One game; if we played them ten times, they might win nine. But not this game, not tonight.」在冬季奧運開賽前兩週,美國隊便與蘇聯隊進行過一場測試賽,當時美國隊慘遭10:3 結束比賽,比數懸殊,加上球員受傷,使得隊上氣氛一度低迷。正式比賽上場前,賀伯教練用激勵人心的話鼓勵大家,並告訴他的隊員們,一場比賽,跟蘇聯比十次或許他們可以贏九次。但今天這場不一樣。今晚不一樣。果真美國隊在對上蘇聯隊比賽中,展現出他們的韌性及不被打倒的信念,最終收下了比賽的勝利,由此更凸現出賀伯教練帶給球員的不僅是精實的訓練,更運用了心理技巧成為隊員們強大的後盾。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與運動心理學連結

談完上述兩點較為人所知的片段!以下筆者也整理出了一些小彩蛋,大致運用了<<競技與運動健身心理學>>一書裡的四個章節,分別為第三章動機、第六章回饋增強與內在動機、第七章團體、第八章團體凝聚力,來檢視有哪些運動心理技巧被巧妙地埋藏在這些電影橋段中!

在講述第三章第一節時的動機定義時,課本提到努力方向(奪得冬奧金牌)、努力強度(打敗蘇聯隊)、及持續的時間(從代表隊成立到冬奧比賽結束);第六章回饋、增強與內在動機我則是整理出正向回饋的社會增強,可以看到賀伯教練總是給予他們正向的鼓勵及信心,特別遊樂則是聖誕節與球隊一同度過,懲罰的部分是前面有提及的透過折返跑讓球員們明白進入代表隊的意義,第七章團體,則是課本在確認團體發展三理論中所提到的線性觀點,代表隊初成立時,由於各個球員皆來自不同地方,歷經了形成期、風暴期,經過嚴苛的訓練後隊友們逐漸形成默契,達到規範期,最終在準決賽中拿出了屬於團隊的表現期。

最後與課程相關的情節,便是第八章—團隊凝聚力,其中提到工作凝聚力及社會凝聚力,工作凝聚力的定義是團體成員一起完成共同目標的程度,對於<<冰上奇蹟>>中的球員們那便是一同完成冬季奧運的賽事,然而最令人震撼的則是他們對彼此社會凝聚力的增長,由一開始的不認識到最後可以團結一心,甚至講出了經典名言:「We are family.」 種種的改變講述著他們的奇蹟並非偶然,也證明了賀伯教練所說的那句話:「Great moments are born from great opportunity.」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