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8/15

《SHO-TIME:大谷翔平,不可思議的二刀流奇蹟》─ 黃金標準!對手永遠不知道他會把哪一個球路當作主要武器

這是大谷天賦過人的又一個實證,對手永遠不知道他在一場比賽中會把哪一個球路當成是主要的武器,在2021年的球季比賽中,他每場比賽使用快速直球的比例從百分之七十六到百分之十九不等,他卡特球的使用比例最高高達百分之二十九,但是在很多比賽中他完全沒有使用卡特球;運動媒體「The Ringer」作者班.林德柏格(Ben Lindbergh)指出,在最少有四種球路、並在2021年球季最少面對過五百位打者的投手當中,大谷球路選擇的標準差是全聯盟最高的,鈴木也說大谷會在比賽中一邊投球一邊規劃他的投球策略,而這個過程完全取決於當下他對每一種球路的感覺。

SHO-TIME:大谷翔平,不可思議的二刀流奇蹟

Jeff Fletcher 著 / 文生大叔 譯 / 堡壘文化出版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金標準

(以下節錄自本書 P.205-214)

五月十一日大谷站上了休士頓美粒果球場的投手丘,這是他兩年半前被確定無法避免、必須接受湯米.約翰手術傷心地,當時是2018年的九月二日,大谷在復健了韌帶傷勢三個月之後第一次上場投球,他只投了四十九球,並在幾天之後得知自己的韌帶已經撕裂。在那之後,整個棒球世界都在等著看大谷能不能再站起來,重新成為那個手術之前的頂級先發投手,而這一次他做到了。

在一座對打者有利的球場面對這個火力強大的太空人隊打線,大谷投完七局只失去一分,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四場比賽困擾著他的控球問題完全不見了,他只保送了一位打者,但送出了十次三振,只用了八十八球就拿下了二十一個出局數;「太精采了,」總教練喬.麥登說,「看到翔平可以找回直球的控球,這就是我們一直在說的,以後這就是我們會看到的……這就是黃金標準,他實在太棒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大谷在賽後說自己在賽前熱身時覺得身體「很重而且很遲緩」,但他還是找到了節奏,也投出了他三年來投得最好的一場比賽;「我覺得整個投球動作很有效率,而且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大谷說。

這場比賽也是天使隊在使用大谷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為了讓大谷可以上場打擊,天使隊必須在他投球時放棄採用指定打擊制度,由大谷擔任第二棒打者;這場比賽進行到後期,他們卻利用了一個少見的操作方式,將不再投球的大谷留下來繼續打擊。八局上半最後一名出局的天使隊打者是第九棒的鈴木清(Kurt Suzuki),在打線上和大谷還有兩名打者的距離,麥登已經決定在七局下半結束之後就將大谷從投手丘上更換下場,但由於比賽仍然處在平手的狀態,他希望還能讓大谷再打擊一次;於是八局下半天使隊由右投手艾倫.史列格(Aaron Sleger)接替大谷投球,而大谷則被調動到右外野上場防守,這是只有大谷這樣的兩棲球員才適用的逆向雙換人(Double-switch)調度。可惜的是史列格和接下來的兩位後援投手一連被太空人隊攻下四分,所以等到大谷上場打擊時,比數早已經被拉開。

天使隊輸了比賽,而靠著特殊調度而換到的額外打擊機會也沒能讓大谷建功,但光是這調度就展現出天使隊是真的對大谷鬆綁了;在大谷完全沒有練習過外野防守的情況下,天使隊還是對他的天賦本能有足夠的信心,直接就把他送去了外野防守,而且願意承擔大谷可能受傷的風險。誰都不知道大谷會不會在接球的時候撞上全壘打牆,或是在從外野傳球的時候傷到手肘,而天使隊願意冒這個險最大的原因,就是大谷堅持如果是為了再上場打擊一次,他絕對可以做到;「那時比賽很接近,」大谷說,「如果我可以有機會用打擊改變那個局面,我當然願意試試。」

幾天之後,大谷就得到了用打擊扭轉戰局的機會了,那是五月十六日在波士頓的比賽,九局上半兩出局,天使隊以四比五落後紅襪隊,那是星期天下午,也是天使隊與紅襪隊系列戰的最後一戰;面對終結者麥特.巴恩斯(Matt Barnes),麥克.楚奧特先碰出了一支右外野安打,接下來輪到的就是之前在打線上一直被排在楚奧特前面,到這場比賽才第一次被麥登互相對換的大谷,結果大谷一棒將一記時速九十七英里的快速直球拉向右外野,剛剛好就從著名的佩斯基標竿(Pesky Pole)左側飛越全壘打牆。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天使隊八年來第一次有球員在只剩下一個出局數的時候擊出讓比數後來居上的全壘打,連大谷自己都說,那是他當時累積五十九支全壘打中意義最重大的一支;天使隊在系列戰的前兩場比賽都輸得很慘,他們在星期五的比賽領先至第七局被紅襪隊逆轉輸球,星期六的比賽又以零比九慘敗,「系列戰的前兩場我們輸得很糟,」大谷說,「能夠贏下這場比賽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我們證明自己可以打敗任何球隊,也會繼續往前進步。」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