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迷常用「洗三溫暖」形容觀賽心情,但那究竟是什麼意思?此刻的洋基迷肯定答得出來 — 因為他們眼下的心境,應該即是如此。今年明星賽前,洋基無疑是全MLB最火燙隊伍,可能還找不到接近者 — 64勝28敗、勝率6成96,遙遙領先其他29隊;在美聯東區,連最接近的光芒隊都落後13場。雖然下半季還有不少比賽,但過往能在如此短期間、扭轉這麼多勝差的隊伍,也實在寥寥可數。說美東冠軍幾乎已是洋基囊中之物,其實不過分。的確,根據當時進階數據網站FanGraphs預測,洋基美東封王率已達98.7%、打進季後賽機率更接近百分百。
而且,這甚至是他們在明星週前,表現已稍微冷卻的戰績。再往前看,7/2號雙重賽連續擊敗守護者,讓洋基握有58勝21敗、7成34勝率,全美職沒有任何球隊,與其勝差七場以內;甚至當六月底,球團勝率一度上看7成4,國外就開始出現文章分析,本季的洋基能否追尋1998年(單季114勝、最終奪冠)近代隊史高峰。不到一個月前,幾乎沒人不認為條紋軍前景大好。然而,之後的情勢卻以讓人驚訝之速度急轉直下:明星賽後8勝17敗、近13戰11敗、近10戰苦吞四場完封、本月還沒贏過任何一個系列賽......
一個月前,很多人彷彿已開始見到,洋基自2009年後有望再次奪冠的曙光;不到一個月後,同支隊伍的表現不僅讓紐約客顏面盡失,更多人想知道的是:他們到底怎麼了?
毫無疑問,洋基近期跌幅之大,顯示球迷的憂慮及放大檢視,並非只因為他們是洋基隊。就算上半季近七成勝率(換算整季約113勝)確實高得不可思議、下修是預料之內,但明星賽後勝率3成2、五波連敗(其中五連敗、三連敗各一次),以一支志在爭冠的球團而言,著實爛得夠嗆。不幸中的「好消息」或許是,下半季得失分差(-4)不像帳面戰績那麼難看,縱使向球迷解釋「球隊實際表現還不至於差到勝率聯盟墊底」,可能沒什麼安慰效果;況且,比起明星賽前+199得失分差、攻守狀態神佛難擋,近況還是很差。
究竟洋基隊為何突然大崩盤?礙於篇幅因素 — 若想盡可能完整說明整支球隊、大多數球員的狀況,確實不太可能只用三言兩語概括;但身為寫作者,我也很清楚一般人不喜歡讀長文..... — 所以,本文打算先從進攻端、野手表現的面向切入。明天則繼續提供有關投手方面、以及交易大限操作的分析,從多個角度檢視,為何上半季橫著走的洋基隊,突然一頭撞上如此厚實的牆。如上所述,以下是野手角度之分析:
進攻端:關鍵時刻大當機,傷兵影響顯著
寫這段當下,洋基近三戰連吞兩場完封、最後一場也只得一分 — 紅襪、光芒先後於系列戰頭與尾,聯手封鎖他們18局。更慘的是,洋基過去四個系列賽都曾慘遭完封。因此查資料前,我就猜想團隊進攻數據應該不會好看。事實上,洋基明星賽後仍然繳出104wRC+、排MLB第14的打擊績效,總得分100雖然只排15名卻也不爛。但是若只看八月,球隊進攻產能暴跌到89wRC+、只剩聯盟第22;如果範圍縮至近四個系列賽,wRC+是更悲催的71wRC+,全美職倒數第二!上述兩段期間,打線三圍分別只有0.215/0.294/0.360、0.205/0.281/0.307。
毫無疑問,這與八月前的洋基幾乎判若兩隊。明星賽前,122wRC+打擊產值全聯盟最頂,甚至整個七月140wRC+依舊獨走MLB;也就是說,他們突然變成貧打部隊,還算是近期的新聞。若以八月前後當分水嶺,團隊平均擊球噴速從90.2英哩大跌至88.6英哩、Barrel%從11%下修至8.1%(意指預期打擊率超過0.5、且預期長打率大於1.5的擊球),另外揮擊好球率稍微下降、追打率些微上升。團隊三振率上漲2.5%、純長打率更從0.199重挫到0.145;Statcast計算的預期wOBA值(xwOBA),則從0.341銳減至0.311,從聯盟榜首變第16。
也因此,場均得分從八月前的5.4分,一口氣縮水至近13戰3.3分,連帶拖累此前已承擔龐大工作量、近期傷兵連發的投手群。如果打線持續低迷,同樣面臨狀態下滑的牛棚甚至輪值(後面會提),未來可能將承受更嚴峻考驗。不過,有些雖不值得開心、但之後不無可能有好轉餘地的消息,仍值得關注。傷兵缺陣或許是打線衰頹的原因之一:重炮手Giancarlo Stanton因阿基里斯肌腱炎,七月下旬後便未能出戰,目前已正在準備復健賽;此外,今年從揮棄市場上,意外撿到的大回春老將Matt Carpenter,上周才因自打球擊傷腳骨,最快季末才能歸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