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對於運動有哪些實際的影響?有這麼急迫的需要來談體育與環境永續嗎?
極端氣候對於運動發展影響巨大,氣候暖化造成降雪量不足致使冬季奧運被迫採用人造雪,這個情況從二○一○年的溫哥華冬奧就已經開始,對於冬季運動的推廣極為不利。同樣,酷熱高溫的氣候嚴重威脅澳洲網球公開賽的選手健康,而空氣汙染也影響許多路跑賽事的辦理,因此,運動界在氣候議題上無法置身事外,而國際運動組織在上世紀末期就已經開始提出相關作為。
氣候變遷危害奧林匹克運動,國際自由車賽環法大賽臨時取消一站(因為森林野火後下大雨,大雨造成土崩,中斷了環法自由車賽是史無前例);索契冬季奧運會一度有選手在水泥地上滑雪,因為造雪來不及,可見融雪嚴重,這些都是實際案例。
國際奧會對於奧林匹克活動促進環境與永續保護的策略,1992年把環境議題納入奧林匹克活動中,1996年奧林匹克將環境議題納入憲彰中,奧林匹克活動的三大支柱:是運動、文化與環境。1995年奧林匹克成立運動與環境委員會,1999年有aganda21在談的就是環境議題,2005年提出了國際奧會與運動發展的指南(35種冬季夏季的運動詳細記錄可以有那些跟環境有關的措施),因此在申辦奧運會時,已經要求一定要有環境議題的主軸在其中。也因為這樣,2000年雪梨奧運是Green Olym[ic,國際奧會在2014年的憲章補充條款,2020年改革議程,讓場館的永續利用變成改進的重點。
目前氣候變遷議題已經有許多指標(碳足跡、碳中和、淨零、碳權、認證),哪些指標運動賽事與永續上特別相關、是我們需要關注了解的?
碳足跡: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碳中和: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淨零碳排(Net Zero):指的是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的量等於零。
碳權認證:國際永續發展與碳認證(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and Carbon Certification;ISCC),為德國政府所資助成立之認證機構,由德國聯邦食品、農業暨消費者保護部,依據德國 的「生質燃料永續發展條例」與歐盟於2009年公布之「促進再生能源使用指令(2009/28/EC)」,授權成立針對生質物和生質燃料制定認證的規 則與程序之國際永續發展與碳認證單位。

郭豐州理事長也分享,超馬協會從民國 100 年創會開始,就把「落實綠色賽事」列為協會任務,其緣由於聯合國憲章中,關於運動部分就提到:「我們運動者在大自然中活動,就要保護環境與大自然」。運動賽會是人類的重要休閒項目之一,參與者不應該因為運動休閒的利己理由,而過度消耗地球資源、產生過多的二氧化碳,會加速地球暖化和超限使用子孫的生存資源。因此,協會在籌辦比賽過程當中,一直在落實綠色賽事,其方法就是實施「 3R 」政策,所謂 3R 分別是 Reduce(減少碳足跡、減少消耗資源、減少垃圾)、Reuse(重複使用器材裝備)及 Recycle(使用再生能源、使用再生材料)。
今年七月,環保署公布了路跑賽事碳足跡計算標準,它的正式名稱是:產品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CFP-PCR)-路跑賽事。這項標準是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以下簡稱超馬協會)和國立清華大學運動事業及政策中心合作制定的。是台灣運動界走上淨零碳排、永續經營的起始點、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