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球總會進入本世紀後與辦理國家開始商討節能減碳作為,在2006年德國世界盃開始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能源部門也與籌委會共同攜手打造綠色世足賽。國際足球總會也在2018年世足賽提出碳交易制度試圖降低排放量。
國際田徑總會在2020年提出更完整的十年永續計畫及六大主張,包括爭取永續領導地位、負責任生產及消費、減碳作為、經濟與環境共榮、性別平權及多元福祉等,並設定在2030年達成碳中和。田徑總會要求認證賽事辦理單位必須要配合環境永續措施,正因為此,台北馬拉松也具體提出碳足跡排放數據及相關永續作為。值得一提的是,成立十年的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在組織願景就已納入綠色運動賽事,賽事辦理充分落實3R原則(減量、減少及重複使用),並在去年獲頒行動永續獎,是唯一獲獎的體育運動組織。同時,結合學研單位致力於路跑賽事碳足跡的盤查,甚至認證事宜,堪稱是運動永續議題的先驅者。去年也號召學術界、路跑產業成員辦理國內少見的綠色低碳路跑賽事論壇,以鼓吹此議題之重要性。
國內體育產產業尚在發展階段,有人也開始關注或實踐運動與環境永續理念了嗎?有哪些例子?
國際上體育與環境永續議題已經開始吹起一股風氣,然而在國內,正值運動產業發展起飛階段,環保永續議題似乎並非體育活動或產業中主流的考量,黃煜主任提到,大多數在體育產業鍊可以與環境永續議題牽到的是製造業,例如世足球衣為台灣成衣廠所製造,使用回收塑膠抽紗技術,達成環保效果。為何製造業在體育產業鍊環保議題走在前端原因是在於製造業國際化程度較高,當全球化貿易流通蓬勃,就需要快速跟上國際趨勢已符合要求,例如歐洲就有所謂炭關稅,因此若要在貿易上考量經濟成效,自然就必須去避免被課高關稅。
郭豐州理事長也提到,若要在國內提高產業參與環境永續,就需要行程規範並設置誘因,舉例來說,台灣運動場地時常被企業借用舉辦活動,若能在借用場地時訂定以節炭指標為標準來作為借用場地優先順序,也許就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法。
論壇下週就要展開,可否請兩位來賓介紹本次論壇內容?
-
運動界的淨零碳排藍圖
-
路跑賽事碳足跡盤查
-
國際運動產業的環境永續案例
-
國內路跑賽事產業鏈環境永續作為
-
國內路跑賽事組織的節能減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