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合約有眾多規範,如果為了薪資空間鋌而走險,那後果可能是賠上大量的金錢與選秀權--2000年初期的明尼蘇達灰狼,就是極為「經典」的案例。
因為與Joe Smith的秘密合約,灰狼不僅賠上了Kevin Garnett的青春歲月,間接導致球隊2005年之後的黑暗時期,在許多人眼裡是「得不償失」的代表作。
那灰狼的眼光真的那麼差,竟會為區區Smith放棄整片江山?或許我們可以還原一下當時的背景,看看做出如此決策的原因。
綜觀Joe Smith為期16年的NBA生涯,實在稱不上光彩奪目。他在總共為13支不同的隊伍效力,場均貢獻10.9分6.4籃板,未曾入選任何明星賽或年度隊伍,最終於2011年退役。
但那是「整個生涯」的成績,若回到Smith意氣風發的20世紀末,他作為1995年選秀狀元,在211場的出賽中,場均得到17.0分8.2籃板1.0抄截1.2阻攻,是金州勇士的不動先發。
1997-98賽季,Smith被交易到費城七六人。由於Allen Iverson、Derrick Coleman佔據大部分球權,短短的半季表現略有下滑,但那年他才22歲,依舊是大有可為的年紀。
隨著NBA在1999年進入「封館」狀態,Smith也無意與七六人續約,各隊無不展開對「前狀元」Smith的熱烈追求。但誰也想不到,他最後竟會簽下一年短約,投奔明尼蘇達灰狼。
球季 | 年紀 | 隊伍 | 出賽 | 先發 | 時間 | FG% | 3P% | FT% | 得分 | 籃板 | 攻板 | 助攻 | 抄截 | 阻攻 | 失誤 | 犯規 |
1995-96 | 20 | 勇士 | 82 | 82 | 34.4 | .458 | .357 | .773 | 15.3 | 8.7 | 3.7 | 1.0 | 1.0 | 1.6 | 1.7 | 2.7 |
1996-97 | 21 | 勇士 | 80 | 80 | 38.6 | .454 | .261 | .814 | 18.7 | 8.5 | 3.3 | 1.6 | 0.9 | 1.1 | 2.4 | 3.1 |
1997-98 | 22 | 勇士 | 49 | 49 | 33.6 | .429 | - | .769 | 17.3 | 6.9 | 2.9 | 1.4 | 0.9 | 0.8 | 2.1 | 3.0 |
Total | - | 勇士 | 211 | 211 | 35.8 | .449 | .272 | .788 | 17.0 | 8.2 | 3.3 | 1.3 | 1.0 | 1.2 | 2.1 | 3.0 |
Total | - | 灰狼 | 247 | 135 | 26.0 | .467 | .333 | .779 | 10.3 | 6.3 | 2.4 | 1.1 | 0.5 | 1.1 | 1.3 | 3.5 |
Smith與灰狼簽訂的價值為175萬美元,遠遠低於他當時市場行情。有消息指出,在Smith被交易到七六人之前,勇士曾開出價碼不俗的續約,但是他拒絕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是滿奇怪的一件事。
然而,近年也有不少球員放棄母隊報價,選擇「降價」簽短約,試著讓自己保有彈性空間、打出更好的表現,Joe Smith或許是跨時代的先驅也不一定。尤其他在七六人過得不順遂,還面臨充滿不確定性的「封館」危機,一切都勉勉強強說得過去。
可惜的是,Joe Smith與灰狼的「短約」是每年一簽的,連續兩季都這麼做,終於到第三個休賽季時「成功」引起聯盟與各隊關注,懷疑灰狼是否別有意圖。
事實證明,灰狼想要得到的是Joe Smith的「鳥權」(Bird rights),當時只要效力同一隊伍滿三年,球團便能無視薪資上限續約。如果這個計畫達成,灰狼便可以紓緩因Kevin Garnett而緊縮的薪資空間,成功留下Smith;而Smith只是「先苦後甘」,有望獲得比當初「最高8000萬」更優渥的長約,雙方都沒有損失。
至於這個「事實」會意外曝光,是源自於一起預料之外的人事糾紛,導致埋藏數年的計畫付之一炬,甚至賠上了球隊本該光明的未來。
正所謂「紙包不住火」,根據《Los Angeles Times》記者J.A. Adande報導,經紀人Eric Fleisher、Andrew Miller分道揚鑣時,並沒有好聚好散,後者直接從公司帶走Joe Smith、Kevin Garnett,讓前東家一氣之下提起訴訟,間接讓許多「秘密文件」出土,包括灰狼與Smith的非法協議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