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rson可能是七六人史上最難以蓋棺定論的球員。他的人格特質鮮明,與前妻的爭執,與Larry Brown複雜的師徒關係,還有一上場總是追求燃燒殆盡的風格,都是籃球世界絕無僅有的存在。但對費城球迷最難理解的事情是:2006年他與球隊徹底決裂,要求被交易後遭到禁賽,後來西渡丹佛的這一段黑暗史。
這位1996年的狀元,與七六人的前十年經過了風風雨雨,有高潮也有低谷,但在2006年前,沒有人會懷疑扛著七六人形象招牌的Iverson,是否能夠終老七六人。但平地一聲雷,雙方的關係有如挑戰者號太空梭一般,在電光一閃之間,隨即灰飛煙滅。
究竟是什麼樣的矛盾,最後讓雙方不歡而散,也讓七六人走入了長期不上不下的窘境,直到Comcast出脫七六人為止才迎來真正的換血轉型?本系列讓我們回到2006年到2012年,從Iverson到Iguodala,在到最後推倒一切歸零的過程。
(圖片來源:Catia Matos @Pixels)
維持現狀,就是不進則退
冰凍三尺,自然不是一日之寒。自從2001年七六人奪得東區冠軍之後,七六人就有如罹患慢性病的病患一般,球隊體質每況愈下。2002年被塞爾蒂克首輪淘汰,2003年倒在活塞隊雙槍Billups與Hamilton面前。但最大一擊就是Larry Brown在2003球季結束後選擇掛冠求去,對球隊的未來投下了一張不信任票,也讓茶壺裡的風暴,正式揭開了序幕。
當年掌握七六人的有線電視巨擎Comcast,與Pat Croce分手之後,一直都對七六人的經營變得沒有熱情,更在乎的是同一個主場的費城飛人隊。反正有Iverson這個搖錢樹,費城球迷就是會買單。至於每年只靠中產階級條款來補充陣容,對他們而言就是效益最大化的做法。不要繳稅,沒有期待,就不會有失望。
在這個保守的建軍路線上,球隊最終與Larry Brown分道揚鑣。Randy Ayers與Chris Ford兩位墊檔教練在沒能進季後賽的球季後迅速遭到撤換,但「三分邪教教主」Jim O’Brien到大學長Maurice Cheeks也沒能幫助球隊振作。Iverson的「第二得分點」也一個又一個的換。從Keith Van Horn、Kenny Thomas到Gllen Robinson,最後換到了只剩一條腿的Chris Webber。
球隊一方面要省錢年輕化,一方面又必須要滿足Iverson再衝擊一次冠軍的需要,必須要找夠格的教練與幫手來維持紙面上的競爭力。人事的更迭有如萬花筒一般,加上總是把陣中的老將以二輪籤送出節省開支,讓地位不動如山的總管Billy King被冠上「被二輪籤制約的男人」的雅稱。
球迷看得出來球隊無心,難道Iverson看不出來?事實上過程當中,為球隊犧牲最多的就是Iverson。尤其在資深搭擋Eric Snow被交易後,Iverson被迫要字面上一二號雙挑。「要有二號位的得分輸出,又要能有一號位的運籌帷幄」不是一個美稱,是Iverson帶著全身的傷勢必須超額燃燒的現實。
找大學長Maurice Cheeks鳳還巢,卻沒想到成為引爆Iverson與管理層矛盾的火種。
注定要引爆的地雷
這一年是球隊與Iverson之間矛盾爆發的真正轉捩點。自2005交易截止日入隊後,Chris Webber即便已經不在巔峰,但大家都認同,這是自2001年Dikembe Mutombo在交易截止日之前加盟後,七六人給Iverson找到最大咖的幫手。而隔年七六人更找來了在拓荒者當過總教練,曾挑戰過西區冠軍賽的大學長Maurice Cheeks回鍋執掌兵符。意思自然很明顯,七六人希望靠著兩大球星的化學效應,盡快催熟如Willie Green、Kyle Korver、John Salmons、Andre Iguodala這些小將成長打入季後賽。
但事與願違,球隊開季就在五成勝率徘徊,在明星賽後更是徹底失速,兩個全明星的聯手最後成為笑柄。而在這個過程當中Iverson與Cheeks之間的情誼,則隨著戰績慢慢的出現裂痕。本來Billy King希望溫和的Cheeks與Iverson之間能維繫良好的合作關係,但Iverson對球隊沒有給他足夠的支援卻日日益發失去耐心,而Cheeks也無法接受Iverson的沮喪對休息室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