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肩頸痠痛真的是因為「姿勢不良」造成的?

常聽到:「我就是駝背才會肩頸痠痛!」又或是「我就是坐太久才會腰痠」,所以到底是「不良的」姿勢造成疼痛?還是其實「不動的」姿勢影響更多呢?

肩頸痠痛到底是「不動的姿勢」影響較大,還是「不良的姿勢」?
 

肩頸痠痛的前提可能是「不動」,而「不良的姿勢」可能是催化劑。保持姿勢跟動作的多樣性,或許是緩解痠痛最理想的方式。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近看到一篇很有趣的研究,是想探討「不同的姿勢習慣,是否跟脖子痛有相關聯」,幾百位學生在17歲時,在觀察完他們的坐姿,將其歸類成「抬頭挺胸組」、「彎腰駝背組」、「介於兩者中間的組」等。並在他們22歲時,看他們是否有長期的脖子痛。

結果發現:

  • 若17歲時就有脖子痛,可能較容易22歲時有脖子痛
  • 男學生當中,不同的姿勢跟脖子痛沒有相關性
  • 女學生當中,反而抬頭挺胸的組別跟脖子痛有相關性,其他組別則沒有


看完這篇研究,讓我重新思考「不良的姿勢,是否真的造成肩緊痠痛」,我們似乎把這件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有很多層面可能是我們未考慮到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肌肉、筋膜等血液循環常常是倚賴「主動動作、肌肉收縮」才能產生,同時,韌帶、肌腱等構造也是因為「動作、訓練」,其材質、強度才會變得更好。因此,傷害身體的或許是「不動的姿勢」

而「不良的姿勢」例如彎腰駝背,會造成傷害的前提可能是「要持續一段時間是靜止、維持姿勢的」,也就是說我們比較少因為只是彎腰撿筆、蹲馬桶,而感到腰痠背痛。

因此,到底有沒有「標準、理想的姿勢」,罪魁禍首到底是「不動」還是「姿勢」,我們無法確定。但能推測的是「當身體傾向某一側,造成特定依邊的拉扯或壓力較大,而這個時間又維持很久,可能進而造成傷害」

 

「不動」可能是前提,而「不平衡的姿勢」可能是催化劑。也或許沒有「不良的姿勢」,只要避免維持一個姿勢太久,保持姿勢的多樣性,或許就是適合「喜歡多動」的身體。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需要的人』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粉絲專頁IGYoutube部落格

#posture #roundshoulder #forwardhead #soreness #pain #tightness #rehabilitation #physicaltherapy #exercise #physicaltherapist #CSCS #姿勢 #駝背 #抬頭挺胸 #圓肩 #骨盆前傾 #烏龜脖 #不良姿勢 #肩頸痠痛 #疼痛 #下背痛 #物理治療 #復健 #運動 #物理治療師 #教練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