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球是近幾年最被看重的籃球技能,之所以被受到重視,Stephen Curry的崛起至關重要,但在Curry爆發之前,美國NCAA也有一位球員以一手精準的三分出名,大學4年累積投進296顆三分球,甚至單場得過52分,這樣的他進NBA後為何沒有成為「首位Curry呢」?今天就來講講寂寞大神Jimmer Fredette的故事吧。

早年
Jimmer Fredette出生在紐約格倫斯福爾斯,他是家中三個孩子中最小的那一個,從孩提時代起,Jimmer就表現出強盛競爭力,在運動能力方面相當突出,只有四歲的他受到大他7歲的哥哥TJ肯定,TJ稱Jimmer是最堅定、最有競爭力的小孩。
哥哥TJ從Jimmer幼稚園開始就幫助他訓練籃球,而Jimmer也經常和TJ 以及TJ的朋友們在家中後院的籃球場上玩耍,不過因年齡的差距導致Jimmer總是被大哥哥們煽火鍋,但這也是Jimmer開發三分線的契機,父親見到此情景,在距離籃框很遠的地方畫了條線,並且說道:「這條線以後,沒人可以阻止的了Jimmer得分」,因此年僅4歲的Jimmer,在當時就能夠投進三分球,並延伸練出靈活的過人技巧,靠著超齡的籃球技術,屢屢能給高他一顆頭的孩子一些「驚喜」。
TJ回想起Jimmer在球場上的表現,並說道:「即使Jimmer在身體條件上比不上其他人,但他總是能找到獲勝的方法;而籃球天賦卓越的Jimmer,也從10歲開始就告訴身邊的人,將來自己會進入NBA。
其他家庭成員看出了Jimmer的特別,全心支持他並開始幫他製造機會,Jimmer的爸爸是一名財務顧問,他在Jimmer八歲時將他介紹到學校與成年人打比賽,隨著Jimmer的成長,偶爾也會帶他去哈特福德和紐約進行更激烈的籃球賽。
Jimmer的媽媽則是允許他在房子裡運球,甚至在家中地下室建造了一座小型籃球訓練室給Jimmer練習。

學生時期
家人的全力支持,讓Jimmer可以好好的與最愛的籃球朝夕相處,轉眼之間來到了高中,他就讀當地格倫斯福爾斯高中,除了個人表現亮眼之外,當時也被ESPN評選為全美高中75強得分後衛之一,高中四年Jimmer十二度打出拿下超過至少40分的比賽,高四那年帶領球隊以25勝2負的戰績,一舉打進州冠軍賽,但最終敗給Peekskill高中,而Jimmer在那一場比賽表現失常,雖然得到19分,但全場出手24次僅命中3球。
即使因自己糟糕的表現錯失冠軍金盃,但這不影響許多大學對Jimmer的興趣,雖然在這其中沒有D1的一線大學,不過依舊有12間學校向他拋出橄欖枝,最終Jimmer選擇了楊百翰,並在楊百翰開啟了下一階段的神射之旅。

剛進大學的Jimmer,一開始是從板凳出發,替補出戰表現平平,三分球更是只有場均三成三的命中率,但從大二開始,Jimmer就成為隊上的不動先發,上場時間變多以後,場均得分從原本的7分,一舉飆上16.2分,而大三是Jimmer成為全美家喻戶曉大學籃球明星的轉捩點,這一年他的場均提升至22.1分,三分命中率4成4;並在與亞利桑那野貓隊比賽時,狂轟猛送拿下49分。
有如此表現的Jimmer,固然也嚮往投入選秀,在籃球最高殿堂打球,並賺取高額的薪水,畢竟美國大學是限制學生透過打籃球賺錢的,不過最終他還是選擇留在楊百翰大學打完最後一年,再投入選秀,有謠言說Jimmer會留下,是因為楊百翰給了他不少的獎學金,但是否真有其事,又給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有相關資訊的人可以在底下留言,我也很好奇。
大四賽季的Jimmer表現又更上一層樓,場均能有28.9分,並有近4成的三分命中率,並且在這一年獲得許多榮譽,例如單場狂得52分、NCAA得分王、美國大學年度最佳球員、伍登獎等都是他的囊中物,場內表現出色,場外球迷們更瘋狂,只要有他在的比賽,絕對是場場爆滿,也帶領楊百翰大學進入甜蜜 16強,因此全美颳起了一陣「Jimmer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