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9/01

《2022 U18亞青男籃》中華隊無緣四強的致命傷 台灣基層籃球不容忽視的議題

儘管未能晉級四強有些可惜,不過這次賽事仍然提供年輕球員,藉由實戰累積經驗的寶貴機會,同時也凸顯出台灣基層籃球不容忽視的議題。

作者:EdotTdot_4

Jeffery Chao

hbl賽程這個問題講了應該超過10年吧

glacier1943

一堆選進 U18 的根本不考慮未來性, 不要去嘴甚麼各層級聽同一套體系, 台灣人不是屌是誰都不屌, 根本不可能做到, 假設真的有未來性的進的了 U18, 後續的國家隊就有份? 一堆人最喜歡講的黃金世代, 當初沒有錢一飛硬搞下去, 都不知道黃金指的是甚麼喔...

近期在伊朗德黑蘭舉行的U18亞青男籃賽,中華隊在小組賽前兩戰連續以大比分差擊敗卡達和敘利亞,儘管第三戰不敵菲律賓,中華隊仍舊晉級八強。可惜八強賽敗給日本,無緣更上層樓。接下來的5-8排名賽,中華隊則是又輸給菲律賓,然後再次痛宰卡達,最終以第7名作收。

儘管未能晉級四強有些可惜,不過這次賽事仍然提供年輕球員,藉由實戰累積經驗的寶貴機會,同時也凸顯出台灣基層籃球不容忽視的議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快攻發揮可圈可點 陣地戰表現不佳成中華隊致命傷

本屆賽會中華隊表現最佳的環節,莫過於高質量的攻守轉換,尤其是第一線的壓迫防守,給予對方相當大的壓力,搭配幾名體能優異的快攻箭頭,使得中華隊場均能藉由攻守轉換拿下25.2分。

然而,從最終結果看來,光憑攻守轉換的出色發揮,似乎不足以幫助中華隊挑戰更高名次。如下表所示,小組賽面對基本動作紮實、易發生非受迫性失誤的卡達和敘利亞,中華隊快攻得分都在30分以上,倚賴防守壓迫反擊,就足以壓制對手。但是交手菲律賓、日本這種基礎動作和觀念水平較高的球隊,中華隊就沒能討到太多便宜。

階段 對手 中華隊快攻得分 比賽結果
小組賽 卡達 38
小組賽 敘利亞 30
小組賽 菲律賓 23
八強賽 日本 12
5-8名排位賽 菲律賓 20
7、8名賽 卡達 28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既然無法在攻守轉換上佔有明顯優勢,那就得回歸系統戰的較量,這部分又是菲律賓、日本更勝中華隊一籌。

菲律賓沒有太複雜的戰術設定,不過球員之間化學效應良好,而且人人幾乎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帶球和投籃能力,僅以簡單的P&R或Flare Screen,便能有效製造空檔;日本則是走跑轟路線,利用大量切傳製造外線出手空檔,加上精湛的三線快攻跑位,得分效率驚人。

反觀中華隊,由於集訓時間過短,球員彼此之間熟悉度不足、默契不佳,以致於戰術執行的流暢度大打折扣。儘管教練團不斷調整戰術方針,從一開始的Horns Flare、Elbow Horns Staager,到Zoom Action、Double Drag,甚至後來乾脆直接站5-out,以兩人小組的手遞手或擋拆為主,但運作始終不是太流暢。無論換成哪套戰術,皆難以有效製造空檔,使得中華隊進攻端流於大量的鋒衛持球單打,進攻效率自然受到影響。

快攻是球場最簡單的得分方式之一,中華隊在這方面的表現確實已經相當出色,但很顯然地,純粹倚賴快攻,卻缺乏穩定的陣地戰進攻手段,是難以和亞洲列強抗衡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外線投射貧弱的原因 竟和HBL賽程安排有關?

除了系統戰運作的瓶頸,貧弱的外線投射則是中華隊的另一大問題。本屆賽會中華隊團隊三分命中率僅29.4%,而且大多數的三分進球都是由葉惟捷和張俊生所貢獻,兩人的三分命中率分別為45.2%、35.7%,若扣除這兩人,團隊外線命中率將下探至20.7%,甚至不如墊底的敘利亞(21.2%)。

當今小球風潮席捲籃壇,三分球早已是許多球隊攻城掠地的主要武器,缺少穩定的外線投射的球隊,很難擠身強權,從本次賽會的排名與團隊三分命中率呈現正相關的現象,就能看出端倪。中華隊團隊三分命中率排在第七,正好是最終所獲的名次,而殺進四強的韓國、日本、中國和黎巴嫩,團隊三分命中率皆高居本屆賽會前五,外線投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或許可將本屆中華隊慘澹的三分命中率,歸咎於對球種的不習慣,因為HBL的官方指定用球廠牌為SPALDING,但FIBA所舉辦賽事皆採用Molten製球,不同球種的重量和觸感存在差異,因此可能對球員投籃手感造成影響。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