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像丹佛金塊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橫跨兩個聯盟的球隊來說,他們留在 NBA 歷史裡的紀錄實在少得可憐。從一開始在 ABA 聯盟創立的丹佛火箭,到更名為丹佛金塊,又加入 NBA 聯盟直至今日,歷時 55 年,丹佛金塊至今卻未能在 NBA 獲得一尊屬於自己的冠軍獎杯。
從過去的名宿 Alexander English,到以招牌搖指重新定義禁區門神一詞的 Dikembe Mutombo,金塊各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球隊招牌,但如果真的從現在往回看,金塊隊史真正充滿魅力且以自己的方式定義何謂「全能」的兩名球星,皆出現在千禧年過後的 20 年裡。
他們兩人截然不同,一個桀驁不馴、一個謙遜低調;一個球風血脈噴張、一個球風穩健務實;一個注重個人成果、一個放球隊利益於自身之上。
然而,縱然他們兩人有這麼多不同的地方,他們卻都背負了同一個背號。
15 號,這是一個足以定義丹佛金塊這 20 年歷史的神奇數字。
‧
帶來曙光的 15 號
自從 Mutombo 在 1996 年離開丹佛前往亞特蘭大老鷹後,金塊的戰績就一直低迷不振,甚至一度差點打破聯盟史上最差戰績的紀錄,1997 年的單季 23 連敗也追平了當時的單季最長連敗紀錄,幾乎可以說當時就是金塊隊史最黑暗的的一個時期。
但黎明升起前的夜晚總是最黑暗的,在 2003 那年,一名身高 6 呎 8 吋且進攻手段相當全面的小前鋒宰制了整個 NCAA 聯盟,他率領著雪城大學的橘子人隊殺進 NCAA 的總冠軍賽且一舉拿下該年的冠軍盃。
在任何其他的年份裡,這樣充滿含金量的數據與經歷都足以讓他以狀元之姿進入 NBA 這個最高殿堂,但他遇上了可能是歷史最可怕的天賦怪物與嚴重錯估情勢的底特律活塞隊,最終這名全能小前鋒被金塊以該年第三順位選到,穿起了那件 15 號的球衣。
這是 Carmelo Anthony 加盟丹佛金塊前的故事。
當時的丹佛金塊其實體質並不差,有老練的地板控球 Andre Miller、野獸派大前鋒 Nene 和四屆阻攻王一屆 DPOY 的 Marcus Camby,而 Anthony 的空降直接補上了球隊最需要的得分箭頭位置。而 Anthony 也不負眾望,第一年就繳出 21 分 6.1 籃板的數據,率領金塊時隔八年重新殺進季後賽。雖然最終以 1:4 的比數輸給由生涯巔峰 Kevin Garnett 率領的明尼蘇達灰狼,但這樣的表現足以讓丹佛的球迷瘋狂,而 Anthony 也正式坐穩了丹佛救世主的位置。
然而縱使 Anthony 的進攻技術逐年變得越來越全面,金塊也找來進攻大師的 George Karl 來執教這支隊伍,但在競爭激烈的西區裡,金塊始終無法衝破季後賽首輪,這也讓金塊決定加入西區軍備競賽的行列,並於 06-07 賽季從費城七六人以 Andre Miller 和 Joe Smith 為主體換來了身手已過巔峰的 Allen Iverson,和 Anthony 組成了聲勢浩大的「Double A」雙槍組合。
Iverson 的到來固然帶來了話題與觀賞性,聯盟進攻頂尖的小前鋒與得分後衛聯手的確為金塊挹注了可觀的得分量,但兩人過多的單打並沒有起到連線的作用,稀爛的防守更是連 Camby 和 Martin 這兩名防守悍將都無法彌補的程度,不僅無法在例行賽取得更好的戰績,更接連兩年在季後賽又早早在首輪被淘汰。
丹佛金塊長年都無法在自由市場有什麼斬獲,制服組再度打起了靠交易改組的主意,趁底特律活塞想要換血為球隊帶來新氣象的機會,把 Iverson 交易至汽車城,換來冠軍後衛 Chuancey Billups。而這筆交易也正是丹佛金塊進入聯盟頂尖強隊的鑰匙。
防守強悍、球風穩健、又能投進關鍵球的 Billups 正是此時的金塊需要的領袖人物。他解放了需要在肘區持球的 Anthony,也接下了 Anthony 一直承擔不了的領導者角色,和 Anthony 兩人率領著一票兇悍的角色球員在例行賽高歌猛進,以西區第二之姿殺進季後賽,並接連都以 4-1 的比數擊倒了紐奧良黃蜂與達拉斯小牛,殺進隊史從沒有踏上過的西區決賽。
09 年的西區決賽對死忠的金塊球迷來說是一輩子無法忘懷的美夢,同時也是一輩子無法放下的遺憾。縱使球隊已經將自身戰力提高到隊史最高的程度,作為球隊王牌的 Anthony 也拿出了從沒有過的積極態度,但無奈遇上由巔峰 Kobe Bryant 領軍的洛杉磯湖人,雖然金塊努力拼搏,但在兵強馬壯的湖人面前還是差了那麼一些,以 2-4 的比數被淘汰,而湖人也拿下了該年的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