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9/15

面對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機車市場,SYM如何在台灣發現市場新藍海?

台灣作為機車大國,平均每1.6個人就有一輛機車,傲視全球的機車密度,市場看似也相對的飽和,品牌無不在苦思如何找度突破點,讓銷量再度上揚。但近來SYM接連推出多款暢銷新車,到底SYM發現了什麼秘密得以找到其他大廠從未察覺的新藍海呢?

作者:廣編企劃

重新思考「移動」的過程與價值

「過去推出一款新車,就是完全的製造廠思維,先打造出一輛新車,再來找客群。」三陽工業董事長室經理,同時兼任產品管理部產品經理吳奕成Ivan一破題,就點出了多數機車大廠的傳統與盲點。「但現在不同,我們開始從汽機車相關的討論區、車友俱樂部等找尋線索,我們探究的不是購買行為,而是位處各領域、不同職業民眾的生活與嗜好。」收集了民眾的生活軌跡、整理成大數據後發現,有些人下了班喜歡攝影,有些人就往山上、水裡去,露營、釣魚甚至衝浪的人相當多,但無論要進行什麼興趣與嗜好之前。「移動」,是個幾乎少不了的過程。

「以4MICA為例,有著極大的裝載機能,就像四輪的胖卡一樣,可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自行調整打造,我們特別在4MICA車身上設計了許多鎖點,打球、衝浪、甚至彈吉他的朋友都能透過加掛的方式固定隨身物品或裝備,且不僅滿足休閒生活,包含外送族,甚至連寵物族、在工地上班的朋友,都深深感受到4MICA的優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SYM董事長室經理兼產品管理部產品經理吳奕成Ivan

為何要進行如此大的轉變?「其實一開始,上頭的長官也會有質疑的聲音。」Ivan露出了苦笑。但經過了不斷地爭取與溝通,推出的車款也有相當好的市場迴響,漸漸的這種貼近消費者生活的造車思維,不僅被市場所認可,也成為了當前SYM內部所認同的方式。

「打造DRGBT時,是期望透過優異的性能所帶來的駕馭樂趣,為每個有生活壓力的朋友們帶來紓解;KRNBT的誕生,期望透過懸吊系統的強化,讓喜歡探索秘境、挑戰off-road路況的騎士找到最佳征服工具。」Ivan如數家珍般,針對近來SYM所推出的膾炙人口車款介紹誕生背景與對應族群。

打造一款最適合壯遊白牌機車為目標  MMBCU不為人知的研發秘辛

「我們也觀察到,因為台灣土地面積,環島是個不難達成的事,因此有人開車環島、有人單車環島,甚至有人徒步環島,但我們發現,騎機車環島是個最好『深度探索』這塊土地的方式。」不同於汽車被車體隔絕在內,也不像紅黃牌重機因路權的便利而可能忽略了小村小徑,循此思維,遂有打造一款適合長途騎乘、遠程壯遊的白牌機車念頭,MMBCU的雛型,就此開始孕育。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長途騎乘為目地設計的MMBCU

雖然目標明確,但在研發的過程中,卻歷經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與過程。以曼巴蛇類為設計發想靈感的MMBCU,「光是如何傳遞曼巴的意念,我們就花了兩三個月與設計團隊討論,更遑論配色的開發更耗時半年。」如何透過塗裝與鈑件處理達成曼巴的感受?蛇腹的特色又要如何呈現?這些在MMBCU身上看到與眾不同的設計亮點,是Ivan所領軍的團隊經過無數次討論方才達成的決議。「有時候研發中心遭遇到了瓶頸一度想放棄時,我就會對他們說:『你們是我們公司裡對於這件事最在行的團隊,如果你們都不行,就沒人會了!』」可以想見MMBCU在研發過程中,SYM的團隊經過多少次的嘗試。

 
▲Ivan分享研發時的過程

「要符合長途騎乘,人因工程更是重點,MMBCU在此點的著墨也花了四五個月才搞定。」前踏板傾斜角要多少?騎乘三角要如何設定才能兼具操控與舒適?坐墊要多長或落差多高才能勝任雙人長途乘載任務?「我們也針對許多不同身型的騎士與乘客組合,從最矮155cm身高的女性到最高180cm身高的男性,嘗試搭配著前女後男、前高後矮等數不清的組合,就是期望MMBCU能滿足各種身材的使用者需求。」Ivan一一分享研發時不為人知的過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光是我自己,對於MMBCU的動力調校就試過了相當多次,繞圓、直線加速、過彎、顛簸路段測試等無一漏缺。」原來,要讓長途騎乘感受到愜意自在,動力輸出曲線也是佔了重要環節,「不能像DRGBT如此具備戰鬥性,但又需要在各轉速區間給予足夠的加速感與動力支援。」Ivan甚至還透露一個秘辛:「為何MMBCU不採用與DRGBT相同的彩色儀表?因為MMBCU是設定成長途騎乘的機種,長途騎乘時因較大的體力負擔,專注力與注意力容易降低,單色設計的儀表板可以簡化判讀所需的能力,更輕鬆就可讀取儀表資訊。」沒想到一個簡單的儀表配色,都隱藏著開發者的巧思。

▲適合長程旅途觀看的簡明儀表板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