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谷翔平很可能不是2022年球季,全MLB「最有價值」的球員。
距離洛杉磯超過兩千英哩、位處美國另一岸的紐約,有一位6呎7吋282磅、名為Aaron Judge的巨人怪物,整個賽季都在瘋狂屠殺,所有擋他面前的投手。我寫這段文字的稍早,「法官」又在密爾瓦基交出一場雙響炮、並狂敲四支安打的傑作。這讓Judge的2022年打擊成績,上升到難以想像的高度:59轟127打點、三圍0.316/0.419/0.701、進攻產值210wRC+。並且,勝場貢獻數,也就是WAR值,將突破10勝門檻。更重要的是,在球季還有16場情況下,距離美聯單季開轟紀錄(Roger Maris,61轟)只剩兩支之遙。
而且,這季多數時間Judge還鎮守洋基隊的中外野。所以若有人認為,他今年的成績是其他球星能在其他時候輕易複製的,你要不是瘋了,不然就是不懂棒球。我上禮拜的文章已經講過,單季進攻產能高於200wRC+是何等困難:自1960年,只有Barry Bonds、Jeff Bagwell、Frank Thomas、Mark McGwire和Juan Soto辦到過,且除了Bonds、McGwire都有禁藥前科,Bagwell、Thomas、Soto也都是縮水球季打出來的。其他曾接近200wRC+的打者,如Bryce Harper、Miguel Cabrera或Jason Giambi,防守價值亦都不如法官。

所以,59轟、210wRC+、大半個賽季鎮守中外野(而且守得不差)、甚至還有16盜 — 這真的不只是優秀,而是歷史等級數據。我甚至回顧了MLB史上,所有中外野手賽季:上次單季wRC+超過200的中外野手,已經是1957年Mickey Mantle,而Judge目前210wRC+,甚至還略勝第二名Ty Cobb(1910年,206wRC+)。Mantle、Cobb、和另一位超過200wRC+的Stan Musial,都是神獸級名人堂選手。只有不了解這些數據的人,才可能認為Judge本季的表現,只是另一個「平凡」的頂尖球季。
即便如此,竟然仍有許多人認為,今年的大谷翔平夠格與Judge一決雌雄,便多少說明,大谷本季同樣超乎凡人的誇張表現,不僅應當、也確實已獲得球界充分肯認。我們今天暫時不當MVP仲裁者,而是純粹欣賞兩人的強大。如上所述,以今年大谷戰法官的案例來說,貶一褒一其實沒什麼意義 — 數據上來看,兩人成績都是歷史級別。Judge分析文已在上禮拜刊登,而今天,則是要替大谷回應其中一項質疑:有些人可能認為,比起法官沒得過獎,上季已拿下MVP的大谷,今年「只」打出與去年差不多好的表現,所以應該換人拿...
那他可能已經先搞錯了一件事:大谷本季不只沒比去年差,甚至更強、更完美。

首先,對於質疑者而言,大谷「看起來」沒有上季搶眼、或看似頂多持平的理由,合理猜測是因為打擊數據下滑 — 更嚴格來說,是帳面成績下跌。
年份 | 全壘打 | 打點 | 盜壘 | 打擊率 | 上壘率 | 長打率 | WAR |
2021 | 46 | 100 | 26 | 0.257 | 0.372 | 0.592 | 5.0 |
2022 | 34 | 89 | 11 | 0.266 | 0.357 | 0.534 | 3.7 |
縱使我們聽進數據派的建議 — 只用全壘打、打點、盜壘衡量打者價值,已經是過時、也未能充分反映整體貢獻的方式 — 打者大谷其他成績也下滑很明顯。上壘率下降15千分點、長打率降低58千分點,因此他的進攻指數OPS,也從0.965大跌到0.891。所以,即便投球表現同樣是肉眼可見的優於去年,但打擊的「衰退」似乎足以抵銷投球進步。
然而,若只看帳面成績,其實忽略了一個問題:
年份 | 打擊率 | 上壘率 | 長打率 | OPS |
2021 | 0.247 | 0.321 | 0.418 | 0.739 |
2022 | 0.243 | 0.312 | 0.396 | 0.708 |
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今年全聯盟平均的上壘率、長打率、OPS,也分別下降9個、22個、31個千分點(聯盟打擊衰退的幾個可能因素:投手疑似找到新的塗抹物質,使聯盟球路轉速重新提升;棒球飛行能力變差;各球場安裝加濕器;越來越多投手採用「縫線漂移流」理論,製造更多球路位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