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09/19

【小人物專訪】林書豪訓練師 Josh Fan專訪摘譯 Part II

小人物上籃非常有榮幸的請到了林書豪的專屬訓練師 Josh Fan上節目跟大家分享他的經歷與想法。從小故事到訓練哲學,從律師到訓練師。因為全程訪問用 Josh Fan的母語英文進行,所以小人物上籃逐字翻譯,稍微去蕪存菁之後提供摘譯稿給大家能更親切的閱讀 Josh Fan的分享,整集節目將會分成三篇摘譯。

作者:Cheng-i Wang

主持人 Hans、Fu

受訪者 Josh Fan

請繼續往下閱讀

翻譯 汪六

美術 Max

(如果有聽節目的觀眾可能會發現摘譯有跳過一些對話,也有某些句子改變順序,甚至也有譯者為了補充意思而添加的詞,目的都是為了讓文字能完整表達出 Josh Fan想表達的事情,如果對翻譯的內容有指教歡迎留言或私訊,感謝。)

小人物上籃 EP. 406 Feat. Josh Fan林書豪生涯籃球推手 - Spotify連結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人物專訪】林書豪訓練師 Josh Fan專訪摘譯 Part I

Fu
我的問題是有很多人總是說有些球員罰球就是爛,他們就是應該進球館練投,應該每天投 1000球直到他們能投進為止。你的意思是這不是好的方法囉?

Hans
這也是我想問的問題,像是三分球、罰球線跳投,它們應該是不同的?在比賽中有不同的狀況會需要這些投射技術,但是罰球好像又不一樣,因為它的距離跟狀況都是固定的?

Josh Fan
沒錯我們剛剛才說了要訓練的聰明而不一定是辛苦,不過我想要再解釋清楚一點,因為可能有聽眾會覺得,這傢伙不知道在說什麼竟然說訓練不要辛苦,不需要反覆練習,這不是違反了 Jordan或是曼巴精神嗎?我不是說訓練不需要努力,我的意思是訓練絕對可以更有效率。絕對不要到了球場然後悶著頭投 500球,然後說這就是曼巴精神。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到你剛剛問關於罰球的問題,我知道某些台灣球員似乎在罰球線上有些掙扎,但是我也相信如果你現在去看他們訓練然後請他們罰 100球,他們應該都可以輕鬆地罰進 85、90球。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絕對都是平均以上的射手,當然可能會有一些例外,那些例外應該真的需要練習罰球。不過對那些練習的時候可以投進 85、90球的球員,我們得要考慮到訓練跟實際比賽,再到比賽時有上千人在看,比數平手時的壓力是非常非常不同的。
  
所以與其説練上千球罰球,其實應該要嘗試用不同的情境挑戰自己。例如五次折返跑之後再投罰球,或者是罰不進的話就罰款,一球罰不進五千台幣之類的,或者真的要有壓力的話就一球一萬台幣,目的是要讓球員在練習罰球時真的感受到壓力。試著模擬有壓力的情境對我來說絕對比單純叫他們去罰 1000球是更好的訓練。

這些在 P-League、CBA,在 NBA高階聯盟的球員,沒有一個不是認真訓練才能達到這個水準的,所以我不覺得是這些台灣球員需要單純的去練投一萬球然後罰球就會進步什麼的,當然有些例外的球員可能是需要增加訓練量,但是我更覺得其實是心理壓力造成的。現在媒體,包括小人物上籃,都在討論台灣球員的罰球,說他們不會罰球他們需要去練投,說他們拿這麼多薪水,為什麼連罰球都投不進,這些都會進到球員的腦子裡,當他們比賽的時候他們會想說「喔我被犯規了,要去罰球了,記者們都在看。」「一球沒罰進」「兩球沒罰進」「今天罰 6中 0」,這些都會累積成心理壓力,影響自信,都會對實際的比賽表現造成影響,所以我不覺得是訓練夠不夠的問題。

Hans
那 Ben Simmons呢?

Josh Fan
Ben Simmons的狀況很有可能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不過像這些球員,他們的投籃姿勢,例如美式足球球員 Tim Tebow的丟球姿勢(以很像投標槍的非標準姿勢出名),已經深植在他們的身體記憶裡了,那是非常非常難調整跟改變的。想像一個已經進 NBA的球員,他在進 NBA之前可能已經用這樣投球方式投了 10年,投了 20萬球,那你能想像他需要練習幾萬球才能修正他的投球姿勢呢?

Hans
我覺得我們談到了關於投球的兩個面向,一個是前面講到心理上的,就像你說的我們可以試著在練習中加入有壓力的狀況或者各種變化來訓練。但是另一個則是投籃機制的問題。林書豪也有調整過投籃姿勢對嗎?我記得林書豪曾經因為調整姿勢經歷過一段低潮,Lonzo Ball跟 Kemba Walker也都調整過他們的姿勢。可以跟我們描述一下這有多困難嗎?尤其是球員從小已經習慣了一種姿勢然後現在要改變它。

Josh Fan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