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效能鍛鍊全書:喚醒12條「效能肌」,10秒提升跑、跳、踢、投、打、游,6大運動能力的循環式全身訓練》
笹川大瑛 著;賴惠鈴 譯 / 境好出版
(以下節錄自本書 p.36-p.39+p.92-p.95)
髂腰肌
生長在髖關節根部的肌肉「髂腰肌」是從前側支撐腰、髖關節的肌肉,其能提升抬高大腿的能力,並保持腰部和髖關節的穩定性。
- 坐在地上,雙腳腳底相對,張開雙腿
豎起骨盆、伸直背脊坐好,腳底相對,把兩邊的膝蓋往外側打開,如圖示範,讓大腿、小腿呈現正方形。
POINT:使兩隻腳的腳底相對,腳尖盡可能朝上。
- 上半身往前傾
脖子到腰部保持一直線,上半身盡可能往前傾,維持在此狀態10秒。
- 施力重點在小腹的左右兩側:髂腰肌是從脊椎骨靠近腰桿的部分(腰椎)、骨盆的內側(髂骨的內側)延伸至兩條大腿的骨頭(大腿骨)根部的肌肉。有意識地對這個範圍出力會更有效!
多裂肌、腹橫肌
「多裂肌」和「腹橫肌」是從後側支撐腰部、髖關節的肌肉,其有助於提升腰部及髖關節的穩定性。
- 側躺在地,右手掌心朝上
讓身體的右側朝上,胸口打開,側躺在地上;右手往前伸,掌心向上。
POINT:右腳往上提時,兩隻腳要前後岔開,從上往下看呈現「人」字形。
- 以收縮側腹的感覺,抬起單腳和上半身
右腳的腳尖朝下、腳朝斜後方,以讓肩膀靠近骨盆的感覺抬起上半身,保持在此狀態10秒。換邊,左邊也以相同方式鍛鍊。
- 施力重點在腹部側面和腰部周圍:腹橫肌包覆著腹部兩側,而多裂肌長則在脊椎骨後面。有意識地對這個範圍出力會更有效!
強化腰部、髖關節周圍的肌肉,是提升跑步能力的基礎
為了提升「跑的能力」,首先希望各位實踐腰、髖關節周圍的效能肌鍛鍊法;亦即「鍛鍊髂腰肌」和「鍛鍊多裂肌、腹橫肌」。
這是因為在「跑步」的動作中,為了確實地抬起大腿,髂腰肌的作用至關重要,而多裂肌、腹橫肌則是在抬起的腳接觸地面、再往前邁步的一連串動作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應該有不少人都在新聞或報章雜誌上看過關於髂腰肌的重要性。確實沒錯,但也不能像隻無頭蒼蠅似地胡亂鍛鍊髂腰肌。記得,當我們想要活動某塊肌肉時,一定要有支撐那塊肌肉的肌肉才行,而「跑步時的髂腰肌」便是遵循這樣的運動機制.換言之,想要強化跑步能力,鍛鍊髂腰肌是最重要的。
此外,活動生長在腰部、髖關節前側的髂腰肌,將「髖關節大力往前帶=抬起大腿的時候」,也一定會同時活到生長在腰部、髖關節後側的多裂肌,從後側固定、支撐腰、髖關節。同理可證,活動多裂肌或腹橫肌,也就是跑步時讓髖關節往後伸展踢出腳的時候,髂腰肌也必須固定住前側,以支撐腰部、髖關節。因為是這樣的狀態,腰、髖關節周圍的肌肉才能包含腰、髖關節的功能在內,將我們的跑步本能發揮到淋漓盡致。
若只單方面鍛鍊髂腰肌,反而會使肌力失衡
因此,光是一直強化鍛鍊髂腰肌,只是讓髂腰肌拚了命地努力工作,也沒有太大的意義,甚至反而會讓髂腰肌過於緊張,變得愈來愈硬,引起造成鼠蹊部疼痛的﹁鼠蹊部疼痛症候群﹂或髖關節痛、臀部側面疼痛、受傷等現象。
基於上述的理由,在進行效能肌鍛鍊法時,一定要同時鍛鍊「髂腰肌」和「多裂肌、腹橫肌」,者兩組前後側的對稱的肌群。基本上,只要保持正確的姿勢,就能在這些肌肉都處於柔軟的狀態下,順
利地提升肌耐力,肌肉也會變壯。如果無法對多裂肌、腹橫肌正確地用力,甚至感覺做起來很吃力,不妨嘗試下一頁介紹的椅子鍛鍊法。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此書,立即點此購書去!
●透過本文以上連結購書,《運動視界》由此所得將每年結算捐贈給公益單位。
相關書摘:《運動效能鍛鍊全書》強化肩胛骨就能提升「游的能力」
本書內容簡介
「效能肌鍛鍊法」是比重量訓練更有效的訓練法,效能肌發揮「穩定關節」和「柔軟地活動關節」的能力,以「運動科學」理論為基礎,針對不同運動能力的「效能肌鍛鍊對照表」,只需要強化不同「效能肌」訓練,就能提升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