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在日前送出Kelly Olynyk和Saben Lee,向爵士換來前鋒Bojan Bogdanovic。相信交易發生的當下,眾人包括活塞球迷,甚至是我都非常震驚,震驚的理由可以有非常多個:
1. 交易成立之前沒有任何風聲,幾乎是隨隊記者Shams、James Edwards III提到「開始認真談判」之後沒多久,交易就達成。
2. 雖然爵士本來就在大甩賣,但普遍傳聞中需要Bojan Bogdanovic的球隊是湖人、太陽、小牛、熱火等球隊,也就是已有明顯競爭力但仍需補上即戰力、有經驗側翼的球隊。
3. Danny Ainge並沒有在這次交易中從Weaver手上拿到任何選秀權,連一個二輪都沒有。
綜合以上原因,這筆交易雖然稱不上大交易,但依舊引起不少迴響與討論。大部分人的共同疑問:爵士怎麼將Bojan用這種價碼賣出?基於夏天Gobert和Mitchell的交易內容,Bojan再怎麼樣也值得一個首輪籤吧?活塞又是憑什麼攔截成功的?
活塞為何拿得到Bojan Bogdanovic?
先來談談爵士完成這筆交易的好處:爵士將自己的稅線降到距離奢侈稅6.9M,原先是接近2M而已,也就是可能未來再隨便一張底薪就會爆掉的程度。重建球隊嘛,省錢並買保險的操作並沒有什麼不好。此外,爵士在這次交易拿回一個接近6.75M的交易特例,未來若要用這交易特例再幫別隊吃合約拿選秀籤等資產並不成問題。
而且,爵士的名單已經人手過多,休賽季的大重整,用Gobert和Mitchell換來多達8名球員,在各位置都找來不少適合重建的球員。這也代表爵士剩下的前朝遺臣們,包括本篇主角Bojan Bogdanovic,以及Mike Conley、Jordan Clarkson、Rudy Gay等人的發揮空間勢必受到壓縮,你甚至不能保證下個賽季他們的賣相會變得如何,Clarkson可能還好一些,年紀較大的Conley和Gay則可能會是生涯新低點。因此,基於一些時間壓力,爵士並不能讓太多不在未來藍圖的戰力留到開季,不然他們的交易價值恐一起被稀釋。選擇在季前交易掉Bojan,也不失為一個適當的時機,也是雙方樂見的結果。
你或許想問:活塞這籌碼,湖人、太陽、小牛等隊拿不出來?我的答案是:對,確實。
有消息指出,大部分的球隊是拿Duncan Robinson、Landry Shamet、Davis Bertans這類的長約,說難聽點就是亟欲割捨的大約去洽談。即使附帶首輪籤,也都是這些球隊的後段首輪。
反觀,活塞的Kelly Olynyk,這賽季合約是12.8M,下個賽季更只有3M保證,因此可視為一張到期約。再加上身為Danny Ainge的舊將,Kelly Olynyk即使上季的表現因傷下滑不少,但屬高球商且有外圍作戰能力的長人,自主進攻和戰術配合皆宜的屬性,在中鋒戰力相對匱乏的爵士應仍有發揮空間。
Saben Lee就不好說了,畢竟他在活塞這兩年的表現不算好,夏季聯賽的期末考也不及格。其實在活塞選擇簽回Rodney McGruder時,就已知道距離Lee離開底特律的日子不遠了,但作為交易附加的甜頭仍有其價值。交易過後,活塞的開季陣容也大致底定。
總歸來說,Bojan Bogdanovic當然價值不只如此,只是交易結果是時空背景使然。各隊的薪資空間因為太多大咖提前續約,要不是爵士Ainge兩場驚天動地的大交易,2022年的自由球員與交易市場本就是跟極凍期沒兩樣。想要Bojan的球隊拿不出好的籌碼,只想出清自己不要的球員或不重要的選秀權,還真的不如活塞這個萬金油長人的到期約來的順眼。交易價值和實際結果本就不一定相關,Weaver這次趁虛而入的操作很漂亮,頗有前幾年Stan Van Gundy操盤時機手腕與味道在。
當然你也能說,這是專屬於重建球隊的福利,也就是以新秀為主體薪資紅利組成。特別的是身為坦隊,活塞過去兩年較少幫其他球隊吃爛約來換取資產,也讓隊上幾乎沒有複數年約又不符合重建時間軸的球員存在,大幅增加了球隊的操作可能。
彈性是為了更多的彈性
攤開陣容來看,除了Cade、Bey等近年選進的核心外,屬於較成熟戰力的幾位球員,或著說下個球季仍有高機會作為籌碼操盤的球員們,包括:
馬特洪峰
KO下一季應該是買斷費用3M. 筆誤了
克朗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