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毀了我的身體(暢銷慶功版)》
宋永圭 著;林侑毅 譯 / 大田出版
即使今年夏天經濟不景氣,也有一項食材出人意料地逆勢成長,那就是雞胸肉。近來吹起的健身風潮,使雞胸肉受到熱烈的歡迎。雞胸肉被認為是鍛鍊肌肉必須攝取的飲食,雖然口感乾澀、難吃到無以復加,不過究竟為什麼會受到如此歡迎呢?
肌肉是由蛋白質與水所組成,所以應充分攝取必要的蛋白質。從乾澀的肉質似乎就可以知道這是相當純粹的蛋白質,是最好的蛋白質來源。
那麼難道平時所攝取不夠充足,以至於在運動時必須額外補充才行嗎?那蛋白質要攝取多少才充足呢?一般來說,體重每一公斤攝取○‧八克左右的蛋白質就已足夠。
如果體重為七十公斤的人,適當的蛋白質攝取量只需要五十六克左右。可是如果瀏覽網路或健身書的話,會看到一天應攝取超過一百克的蛋白質,才能練出肌肉的說法。
然而國際運動營養學會ISS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建議運動選手的蛋白質攝取量根本不到這個水準。以下為他們所建議的詳細內容:
- 以持久性運動選手的情況來說,建議體重每一公斤攝取一∼一‧六克的蛋白質。從事持久性運動的選手攝取充足的蛋白質,能更容易撐過訓練,在高強度運動後也有助於身體的復元。因為蛋白質扮演再儲存能量以供肌肉肝醣與運動之用的角色。
- 以從事高強度肌力運動或無氧運動的選手(健美等級)來說,建議體重每一公斤攝取一‧六∼二克左右的蛋白質。因為如此能幫助身體受傷處的復元。
- 以一般人從事激烈運動的情況來說,建議勿攝取超過持久性運動選手所攝取蛋白質的量。
就算運動量再怎麼大,也沒有必要體重每公斤攝取一∼一‧六克以上的蛋白質。
不過也許有人會這麼問:「東方人,尤其是韓國人蛋白質的攝取量比西方人還要低,所以不是應該補充一定的量嗎?」然而根據保健福祉部二○○五年所實施的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的結果,我國民眾平均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已達到七十五克。
等等,先前明明說過,體重八十公斤的人只要攝取五十六克左右就已足夠啦。可是七十五克不是相當於體重九十三公斤的人充足的蛋白質攝取量嗎?就算以(每公斤攝取量)一克來算,對七十公斤的人來說也是很充足的量了。如果是飲食習慣正常,與一般人沒有太大差異的人,就沒有必要額外攝取蛋白質。
雖然可能有人還大惑不解,不過回過頭來看自己的飲食習慣與飲食清單。不只是牛奶、起司、火腿、瘦肉、海鮮,就連黃豆、米飯等穀物也都含有蛋白質,從這點來思考大概就能明白了。其實我們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有三分之一都是從米飯等穀物當中獲得的。
就算這樣還想要補充?不是啊,減少其他飲食,只攝取蛋白質的話,不就可以減肥,又可以練出好身材嗎?正是因為這種錯誤的觀念,才會出現雞胸肉減肥法。因為認為多攝取像雞胸肉這類蛋白質好像也不會發胖,所以也有人堅信如果大量攝取蛋白質,就能有助於肌肉的成長。
以下就先說明攝取雞胸肉這類蛋白質的效果:
- 比起攝取其他熱量相同的養分,蛋白質更具有飽足感。
- 有助於瘦肉組織(Lean body mass),一般為肌肉的儲存。
- 攝取蛋白質時,由於攝食產熱效應的提高而降低消化過程中能量吸收的效率。
攝取蛋白質,不僅在肌肉的形成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也比攝取其他東西更容易有飽足感,因而吃得較少。在蛋白質消化過程中,也比其他養分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與攝取相同卡路里的東西相比,攝取蛋白質能達到與少量進食相同的效果。
對於真心希望減肥的人來說,這不正是夢寐以求的夢想嗎?不過如果過度限制其他養分的攝取,只攝取蛋白質,導致蛋白質的比例過高,也可能因此出現健康上的問題。
如果過度限制醣類的攝取,可能無法提供適當的能量給大腦或心臟等以醣類為熱量來源的器官,引發稱為酮酸血症(Ketosis)的代謝問題,最嚴重甚至可能罹患腎臟病。另外高蛋白飲食會攜帶大量的鈣質藉由小便排出,長期可能引發骨質疏鬆症;也因為消化過程中的不順暢,進而引發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