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在季前,網羅了去年美聯賽揚得主Justin Verlander,他再次跟老虎時期的隊友Max Scherzer同隊,跟當年不同的地方,除了身上球衣,他們都多了兩座賽揚獎,也都達成200勝和3000K兩項生涯重大里程碑。
這可非常難得,光講3000K,前一次2位已經達成3000K的投手當隊友,要追溯到1988年雙城的Bert Blyleven和Steve Carlton。
不過,那時四屆賽揚獎得主Steve Carlton,已經是生涯末期、實力不比當年,相比之下,Verlander跟Scherzer都還保持一流的身手,感謝Cohen老闆的錢錢,用總計8600萬的年薪,讓我們能看到當代兩大巨投再度合體。

他們都是指標性的世代級強投,但也不可否認,他們生涯已經開始倒數計時了,Scherzer 39歲、Verlander滿40了,很難期待三、四年後還保持同樣的身手。
接下來,我們一起攤開幾名現役傳奇投手的生涯歷程,聊聊他們的生涯成就以及歷史地位。
對,沒有Greinke
從累積數據來看,現役只有Clayton Kershaw和Zack Greinke可以跟Scherzer、Verlander相提並論。不過,Greinke從標題就很明顯看出,他不是今天的主角,我這邊要來說明一下原因。
Greinke是現役累積先發登板、投球局數最多的投手,勝投排第二名,不過,我們把他的生涯數據與成就,跟另外三人放在一起看,落差就很明顯了。
我們來看到防禦率─雖然很多球迷知道,防禦率不能完全反映一名投手的實力,但那是指小樣本,這4人生涯都投超過2500局,防禦率就非常具參考價值了。
另外也參考進階數據FIP比較─FIP是以三振、保送、全壘打為基礎,排除守備和運氣因素計算出來的數據,更接近投手自身的實力,理論上投越多,防禦率跟FIP的差距就會越小。Greinke不論是防禦率還是FIP,跟其他三人都有明顯的差距。
其他還有三點也能看出差距,一是三振能力,列出4人生涯平均每9局三振數,其他三人都超過9,Greinke不到8。
第二是成績的穩定度,以WAR值作為標準,這數據代表一名球員比平均水準的球員,能幫球隊多拿幾勝,其他三人都曾連續好幾年,WAR值超過頂尖水準的5,Greinke生涯只有3次,而且很分散。
第三就是獎項成就,Greinke在2009年拿下美聯賽揚獎,那是他生涯唯一一座,其他三人都拿下三座,Verlander和Kershaw還各拿了一座MVP。
客觀來說,Greinke也已經是名人堂等級的球員了,我真的沒有要黑他,但差距就擺在那裡,只能說其他三人真的太強了。
曲折生涯:從V少年到V中年
Verlander是2004年選秀榜眼,對前一年戰績超爛的老虎,是重建的重要資產,他很快在2005年上到大聯盟,隔年站穩先發輪值,投出17勝、防禦率3.63的成績,拿下2006年美聯新人王。
Verlander早期是著名的火球男,現在速球平均能丟到96英里的先發投手不少,但在當年就相當罕見了。他靠著威猛又有尾勁的速球,2009年飆出269次三振,開始蛻變成王牌,2011年更投出24勝、防禦率2.40、250次三振的成績,以美聯投手三冠王之姿,拿下賽揚獎跟MVP。
但Verlander這段時期,其實沒有夠強勢的變化球,曲球跟變速球很不錯,但最被信賴、最常拿來對決打者的球路,還是他的四縫線速球,所以30歲後一度因為球速下滑,陷入幾年的低潮。
他生涯前半段的成績,更像有二號先發實力的超級工作馬,只有在巔峰幾年投出頂級王牌成績。
Verlander從2016年開始谷底回升,隔年被交易到太空人後,又成為一名轉速高手,滑球成為他最強大、最能奪三振的武器,幫助他在35歲之後,宰制力逆齡成長,再拿下兩座賽揚獎。
Verlander最大的優點就是非常健康,還有高齡挺過Tommy John手術、身手絲毫不受影響的事蹟,使他能累積大量的勝投和三振,累積數據的成就是現役最高。
曾經的無敵科蕭
接下來我們看到日前剛達成生涯200勝里程碑的Clayton Kershaw,他20歲就上到大聯盟,生涯第4年,也就是2011年,就進化成頂級強投,當年21勝、防禦率2.28、248次三振,是國聯三冠王,就跟剛才提到Verlander奪下美聯三冠王是同一年,當然也拿下生涯第一座賽揚獎。補充個小知識,上一次兩聯盟同一年出現投手三冠王,是1918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