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因為本身是道奇迷,不免看了最多道奇隊比賽,今年我次要關注的隊伍,就是紐約大都會了。而我可以負責任地向你保證,自從2015年之後,我再也不曾像今年這樣,在大都會隊的比賽中,感到非比尋常的興奮感。特別是今年九月初對戰道奇、以及七月在主場,面對洋基那兩場比賽,你真的能感受到,瘋狂的紐約球迷回來了 — 真的,就算大都會本季最終結果不盡人意,我也不會說這是一個失敗球季。
例行賽戰績101勝61敗,毫無疑問,這很難再挑剔什麼。若你是長年支持大都會、已經在前老闆Fred Wilpon執掌期間,感到相當厭世的大都會迷,絕對懂我在說什麼。我們也能感受到,往年總有一堆奇葩事的大都會隊 — 老闆慘遭詐騙導致財富流失、球員和球迷開槓、總管和教練性騷擾醜聞、選手在休息室大打出手、新請來的總教練,因暗號作弊醜聞不得不開除、明明身處紐約,預算卻匱乏得像是小市場隊伍、每年堆積如山的傷兵名單......過去幾季,他們都是一支年年給球迷希望、卻又屢屢以奇怪方式落敗的搞笑隊伍 — 今年似乎終於不一樣了。
紐約大富豪Steve Cohen,確實扭轉了這支悲慘球隊的命運。2020年冬天接手後,Cohen投資大都會的策略簡單粗暴:錢灑下去,如果還有無法解決的問題,就再花更多錢。今年球季,大都會團隊薪資已經飆升至273.9M,大幅領先聯盟其它29隊。Francisco Lindor的10年3.4億延長合約,現在看來只是Cohen大灑幣的序曲 — 後來,他也以史上最高年薪,聘來超級強投Max Scherzer、7800萬招攬快腿Starling Marte、也分別以26.5M及20M,簽下Mark Canha、Eduardo Escobar增添打線深度。大聯盟甚至得設置「Cohen稅線」,試圖限制他花錢。
從結果來看,很難說Cohen的投資沒收穫。大都會本季打下+166得失分差,全MLB第五強;勝率6成23並列前三名;進場觀眾數攀升至2.56M — 自2016年,也就是打進世界大賽的隔季,之後再也沒達到過這樣的高度。在老牌教練Buck Showalter坐鎮下,過往紊亂的休息室紀律,顯然也大有收斂 — 我們甚至能看到,即便是球季最後一個系列賽,全隊處於即將被淘汰(分區冠軍爭奪戰)的壓力下、以及最後確定無緣得到分區冠軍,球員之間的互動、全場球迷給予的熱情支持、還有比賽結果(總分21比4橫掃國民隊),依舊非常正面。
從這些角度來看,這支大都會無疑是他們近年來,最讓人為之動容、最像季後賽強隊的一刻。美中不足之處,就是出了一支更可怕的勇士隊。幾乎是複製去年絕地大反攻的套路,直到一個多月前,勇士看起來對國聯東區王座,都還沒什麼威脅性 — 美國時間8/11號,球季剩不到50場情況下,大都會當時仍握有7場領先,且根據進階數據網站FanGraphs預測,奪下分區冠軍機率高達96.4%。以聯盟前二種子,直接晉級分區系列賽的希望很濃厚。不料,戰局也就此急轉直下。
8/11號之後,大都會「只」打出28勝22敗 — 其實不差,卻完全擋不住殺紅眼的勇士隊。同期間,勇士以七成勝率,在最後50戰狂拿35勝。整季都陷入落後、一直苦苦追趕的亞特蘭大,於球季倒數第二個系列賽,趁著與藍橘大軍正面交鋒,竟然三場全勝,球季最後關頭反超戰績 — 而且,還是接連擊敗前三號先發Jacob deGrom、Scherzer和Chris Bassitt,技驚四座。大都會原先帶著一場領先踏入亞城,離開時,竟已瞬間落後兩場。最終,即使最後三戰橫掃國民、勇士對馬林魚只打了1勝2敗,仍因對戰紀錄失利,拱手讓出國東王位。
在今年新上路的MLB季後賽賽制,沒拿到分區第一、因而輸掉前兩種子的代價,不可謂不大。相較於勇士、道奇能直接晉級分區系列賽,大都會必須多打一輪三戰兩勝、中間沒休息日的外卡系列。考量三戰兩勝的高隨機性,即使大都會整體戰力,很可能優於其對手 — 聖地牙哥教士,且三場比賽都是主場作戰,多打一輪仍意味著更多風險。且即便從首輪脫身,做為外卡的大都會,下一輪仍必須在只休一天情況下(若首輪打滿三場),與兵強馬壯、今年狂拿111勝的大魔王道奇隊,進行分區系列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