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10/13

Netflix 紀錄片《救贖之隊:2008 奧運男籃夢》觀後感

這是段講述了美國奧運男籃隊因 2004 年在雅典取得令人遺憾的表現後,為了在 2008 年北京奧運上勇奪金牌所經歷的故事。

作者:JIC極客

網路隨選影片串流平台 Netflix 推出 The Redeem Team,中文譯作『救贖之隊』,也是 2008 年組隊去北京參加奧運那支男籃隊的紀錄片,導演由 Jon Weinbach 擔任,過去同類型較有名的片是曾參與製作公牛王朝 1997-98 賽季拿下隊史第六冠的紀錄片《最後之舞》(The Last Dance),執行製作人名單裡則可見到商業觸角延伸廣布的 LeBron James 與 Dwyane Wade。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部片的製作包括國際奧委會開設的互聯網電視頻道奧林匹克頻道(Olympic Channel)、美國電影製作公司肯尼迪/馬歇爾公司(The Kennedy/Marshall Company)、曼德勒體育娛樂公司(Mandalay Sports Media)、NBA 娛樂公司(NBA Entertainment)、USA Basketball,與 LBJ 的數位媒體娛樂公司 UNINTERRUPTED、Wade 的電影製作公司 59th & Prairie Entertainment 合力完成。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救贖之隊:2008 奧運男籃夢》講述了美國奧運男籃隊因 2004 年在雅典取得令人遺憾的表現後,為了在 2008 年北京奧運上勇奪金牌所經歷的故事。此紀錄片嘗試刻劃一群失落的人如何對「美國男籃」建立認同感,各界好手如何形成一個整體、教練與球員如何達成微妙平衡、如何用自身的影響力感染球隊…,觀後感請容筆者先賣個關子,後段詳述。

 

這部片也收錄國際奧委會提供以前未曾公開的清晰歷史,包括 1972 在慕尼黑、1988 在漢城這兩年的奧運男籃敗北片段,畫面極其珍貴;紀錄片當然會有訪談,穿插著美國男籃成員,包含總教練 Mike Krzyzewski 與球員 LeBron James、Dwyane Wade、Carmelo Anthony、Chris Paul、 Carlos Boozer 等人,甚至還有時任球賽球評的 Doug Collins,Collins 是 1972 年那支球隊終場前 3 秒因抄截拿到兩罰機會,穩健二罰俱中助美國取得 50:49 首度超前時的關鍵人物,當然,最大看點也許還是 Kobe Bryant 逝世前的採訪片段。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信很多人是抱著緬懷 Kobe 的心情去看得,他的出場對美國男籃這支國家隊是個新元素,筆者將回憶下 21 世紀初美國男籃在國際賽場上的窘境,如何整合,轉機出現,最後球隊終於在 2008 年攀回頂端,趁記憶猶新之際,闡述下看此部片時的心裡悸動處。

 

1988 年的九月底,地點對兩隊而言是在遙遠亞洲的朝鮮半島上,Arvydas Sabonis 帶領的蘇聯隊在奧運籃球項目的準決賽場上擊敗算同梯 David Robinson 領軍的美國隊,這是籃球創始地球隊在此項目歷史上的第二次重大失利,危機也是轉機,這也種下了 1992 年巴塞隆納奧運職業球員參與夏季奧林匹克的契機;那支球隊集齊了 Magic Johnson、Larry Bird、Michael Jordan、Charles Barkley… 等 12 人,除了大學剛畢業甫加盟 NBA 的 Christian Laettner 外,其餘 11 人完成球場上的職業生涯後悉數進入春田市名人堂,各界稱那支球隊為 The Dream Team,中文譯作『夢之隊』或『夢幻隊』,更因其後每逢世錦賽(2014 年開始更名為「籃球世界盃」)與奧運會,只要是美國派出 NBA 球員去打,萬眾矚目不說,各界甚至還會為其編碼。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