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場上學到的9堂經濟學:史丹佛教授剖析球星身價、球場黃牛、運動簽賭背後的市場法則》
Paul Oyer 著 / 張明心 譯 / 商周 出版
第三章 為什麼運動員要鋌而走險使用禁藥?
牙買加閃電真的如此神速嗎?
(以下節錄自本書 P.94-104)
唯一一個可以聲稱也被體能增強藥物玷汙的體育項目,而且程度足以和自行車與棒球相比的體育項目,絕對就是短跑。
好吧!還有舉重、足球及其他田徑項目,例如擲鐵餅。但是在任何情況下,在短跑競賽裡使用類固醇是一大問題。在這項運動比賽的最高殿堂,也就是奧運男子一百公尺短跑項目,過去三十年都一再與類固醇有所連結,那些沒被抓到使用禁藥的選手,只是因為與禁藥有關且無法提出其他證明仍遭到懷疑。即便沒有知名短跑選手爆發的藥檢陽性風波,但大眾對短跑選手的冷嘲熱諷也是合理的:一百公尺短跑競賽中,已經可以看到成績顯著提升,如同在自行車與棒球裡看到的。在1988年奧運前,只有兩名選手在一百公尺短跑裡打破十秒的紀錄;從那年開始,只有三名獎牌得主成績沒有在十秒以內,其中兩次是因為1992年在巴塞隆納的比賽時受到風阻影響。
在某些程度上來說,短跑選手也開始面臨和自行車選手一樣的囚徒困境。這個時間點大概是在1984年,當時聲名狼藉的加拿大短跑選手班.強生(Ben Johnson )率先贏得銅牌。強生後續在1988年奪得金牌,而後被眾所皆知、震撼短跑界的用藥醜聞拉下神壇。知名美國短跑選手卡爾.路易斯(Carl Lewis ),在1984年擊敗強生,拿下金牌。儘管關於路易斯使用禁藥的說法從未獲得證實,但是在1988年的藥檢紀錄中,他的確被驗出藥檢陽性,而他最後出面澄清此事。

無論路易斯是否使用禁藥,許多其他的金牌得主―從1992年的林福德.克里斯蒂(Linford Christie )到2006年的賈斯汀.蓋特林(Justin Gatlin ),都曾在生涯中被抓到使用禁藥。即便是藥檢結果完全沒問題的短跑選手,依舊被指指點點。惡名昭彰的(Victor Conte ),是許多運動員的藥頭,提供類固醇給短跑選手和棒球選手。他告訴澳洲報社,雪梨奧運一百公尺決賽裡的每位選手都使用類固醇,其中包含莫里斯.格連(MauriceGreene )與阿托.博爾頓(Ato Boldon )這兩位前途似錦的短跑選手,他們曾享有成功且表面上清白的職涯。雪梨奧運後,一封應該是由博爾頓寫給前教練的信件流出,宣稱格連使用類固醇;博爾頓曾在藥檢中被驗出陽性,但是田徑主管機構出面澄清這項錯誤。
近幾年,彷彿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牙買加選手「閃電」尤塞恩.波特(Usain Bolt ),在2005年登場後,稱霸整個短跑界,直到2017年退休為止,重新寫下這項運動的歷史紀錄。身為從未被驗出藥檢陽性的運動怪胎,波特冷靜地否認各項指控,而他的許多對手,如美國名將泰森.蓋伊(Tyson Gay )與蓋特林,以及牙買加選手阿薩法.鮑威爾(AsafaPowell )都曾被抓到使用類固醇,因而遭到禁賽。

作為「離群值」,揮之不去的用藥疑雲
波特真的沒有用藥嗎?康提並不這麼認為:他在同一場訪談中表示「強烈懷疑」波特使用類固醇。在所有公平競爭的比賽裡,決定性的稱霸是一回事,但波特的天賦真的這麼高,讓他可以在沒有用藥的情況下,還決定性地贏得這些作弊的對手?如果波特真的沒有用藥,他的天賦必須高超到任何曾繫上田徑釘鞋鞋帶的人都望塵莫及。
波特要多特異才能如此?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需要建立幾個基準線。首先,我會預測使用體能增強藥物,可以在一百公尺短跑競賽中,縮短該跑者的成績至少0.1秒,甚至接近0.25秒。我會如此設定,是因為在1970年代後期與1980年代後期之間,贏得比賽的時間少了大約0.25秒,而這似乎就是選手開始廣泛使用類固醇的時期。
其次,我會假定在任何時間點,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男子並沒有比跑得第二快的男子快超過0.1秒,因為奧運一百公尺短跑決賽裡很少發生贏得超過0.1秒的情況。雖然較大差距的勝利在使用類固醇前的時期似乎比較常見,因為當時較少人以奧運為主規劃人生,但要贏得超過0.1秒算是特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