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在2008年、2012年及2016年奧運,分別以0.2秒、0.12秒和0.08秒之差,贏得男子一百公尺短跑決賽。由於在前兩場比賽裡,他的競爭對手都與類固醇相關,為了獲得如此的輸贏差距,波特需要比所有其他沒有用藥的選手快0.25秒到0.5秒。
此外,波特的最佳成績是9.58秒,比其他沒有明確與使用類固醇相關的選手成績好了整整0.2秒。

在目前所有打破一百公尺短跑紀錄的選手裡,這個差距是最大的。波特在2008年贏得獎牌時,同時以前所未有的更大差距( 0.15秒)打破奧運紀錄。上一次短跑選手以這麼大的差距打破先前紀錄的是美國女將瑪莉安.瓊絲(Marion Jones ),她在1990年代後期與2000年代初期打破女子短跑紀錄。瓊絲之後被爆出使用體能增強藥物,所有曾拿到的大賽獎牌也遭撤銷。1988年,美國短跑女將「花蝴蝶」弗洛倫斯.葛瑞菲絲.喬伊娜(Florence Griffith Joyner )在展現快速、大幅的進步後,以大約0.25秒的差距打破一百公尺和兩百公尺短跑的世界紀錄。喬伊娜一直以來都被強烈懷疑是因為使用類固醇,才有這樣大躍進的成績,雖然和波特一樣,她沒有被證實使用藥物,也一直維持清白。
波特以最強烈的方式否認使用體能增強藥物,他說:「我沒有用藥,我非常肯定這一點。為了向全世界證明,如果有需要的話,歡迎大家每一天都來檢驗我,沒有問題。」
他的教練表示:「我們都知道他是清白的。」不幸的是,這樣的論述幾乎毫無意義,如此的言論很廉價,那些規律使用體能增強藥物的運動員在被抓到使用禁藥前,也都會這麼說。例如,自行車選手阿姆斯壯就曾公然反駁道:「到底要我說幾次?……『我從來沒有吃藥』,事實再清楚不過了。」還有「我從來沒有用藥。」
在全國電視節目主播凱蒂.庫瑞克(Katie Couric )問道:「鄭重聲明一下,你是否曾使用類固醇、人體成長賀爾蒙或其他體能增強物質?」時,連續作弊與說謊的大聯盟棒球選手羅德里奎茲簡單回應:「沒有。」但是不久後,他首度坦承使用體能增強藥物。在決定性證據出爐,迫使瓊絲承認長期使用類固醇前,她也曾表示:「我非常肯定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名聲會從如今的整個情況裡恢復。」

如果波特真的從未使用體能增強藥物,這些作弊者在運動迷心中植入永遠無法被否定的懷疑,就是一件憾事。只有在波特被抓到使用禁藥時,這個世界才會確切知道波特是否使用類固醇,否則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確定他的清白。
雖然要找到能與波特匹敵的短跑選手的機率極小,但理論上可以合理地說,他可能就是前所未有的一個離群值(outlier )。如同美國田徑協會(USA Track and Field )短跑與跨欄負責人拉爾夫.曼(Ralph Mann )曾代表波特發聲道:「有時候就是會出現一個基因怪胎中的怪胎,像是高爾夫球的老虎.伍茲(Tiger Woods )或籃球界的喬丹,而在我們這項運動裡就是波特。」
我想,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為什麼NBA選手不會被抓到使用禁藥?
短跑、自行車、棒球、美式足球及舉重,都有廣為人知的嚴重類固醇濫用問題,而且全都符合囚徒困境的框架。除了一些在藥檢上特別積極與成功的例子外,頂尖競爭者從體能增強藥物中獲益匪淺,以至於人們可以推測獲勝者(還有在許多例子裡的邊緣球員,如埃斯特拉)獲得化學的助益。那是因為這些運動項目有三個重要的特徵:
首先,體能增強藥物的附加價值之高,以至於不使用禁藥的最佳選手無法與使用禁藥的二流選手抗衡;也就是體能增強藥物能讓二流(或三流、五流、十流)的競爭對手表現提升,成為使之贏得比賽的因素;其次,在這些運動中,最合理的體能增強藥物使用會讓人明顯懷疑該選手的肌肉量不自然,被禁賽的短跑選手強生就是因為手臂而露餡,邦茲則是頭部與頸部的肌肉,而許多環法自行車選手則是因為異常的腿部;最後,所有這些運動裡,在專長運動項目成功的人會比他們從事其他職涯表現得好(大多是在財務上),如此想要成功的誘因是無法抗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