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身賽面對爵士的比賽,馬刺陣中備受期待的三名年輕側翼Keldon Johnson、Devin Vassell和Joshua Primo終於同場亮相,並由Keldon Johnson和Devin Vassell兩名不老的老大哥高效帶領下,在打卡下班前的前三節打出了二十分左右的領先優勢。以下將以上一場熱身賽的表現為主,輔以一些前面比賽,分析這三位球員們有哪些值得觀察和期待之處。
Keldon Johnson本場在傷癒歸隊後立馬繳出22分5籃板2助攻的漂亮成績單, 13投9中當中三分球5投4中,上季便是聯盟頂尖接應點的他,三分球的把握度一直都是他的強項,要說最讓人興奮的,莫過於他在中距離作戰能力提升的展示。我在之前的文章提過,他上季的問題是他的跳投高效,切入能力也很好,但他並沒有辦法在兩種出手中切換自如,投籃時可能還有一些假投的動作,但他一旦切入後,那麼基本上便是全速壓進去,對手不需要擔心他會做出甚麼樣的急停跳投,而這也不一定是他不願意,而是他上賽季初增重,獲得中距離的球權後,整體在切入銜接跳投上十分不順暢,肌肉的協調性和動作連貫性讓他中距離持球作戰十分低效,教練團也隨即減少他打擋拆的比率,讓他回到接應三分切入的出手。
而「慢慢來,比較快」似乎是他這個賽季領悟到的一個道理,他這場展現出了一套不錯的變速系統,善用遲疑步和一些廷頓,並利用加速切入後,終結時腳步踩慢的方式來改變進攻節奏,終結出手時也不再是一味的撞向對手,多了一些延展的上籃,不再是像上賽季以全速坦克切,主打對抗性的單一模式(當然吸收碰撞出手是好事,但只有這種打法會過於單調)。除了這用了目測三四次以上的變速之外,他也有一些二拍的變向技術加入了技能包,主要是大轉身及in&out運球,並且也有一些中距離的後仰出手,雖然上半場一球投了個三不沾,但下半場類似的出手很快地調整好並命中。這些都是Keldon Johnson在上賽季做不到的,雖然說面對的中鋒是不以防守見長的Kelly Olynyk為主,和經驗不足的新秀長人Walker Kessler(不過他大學以護框聞名的),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和躍進的跡象。目前看來減重對Keldon Johnson的影響是很不錯的,更好的協調性和移動速度,也讓他在防守端找回前兩年的橫移,儘管在面對掩護時站位和過掩護腳步都有待打磨,但他本身似乎也知道自己上季在防守的問題,明顯投入了更多激情和用心。不過當然還是要等面對強度更高的對手才知道他能力進步到哪了,但以四年8000萬續約這名,有機會在本賽季練出堪用持球、找回防守的頂尖接應小前鋒,真的是賺翻了。
而另一個表現火燙的就是Devin Vassell,以15投10中,三分球5投3中的表現砍下24分,前面的文章也有提過,前幾場熱身賽在球隊進攻點不足下,Devin Vassell需要幫忙持球切傳、組織的工作,或多或少影響到了他投籃的體力及手感,導致三分投射表現的低迷。不過本場在Keldon Johnson回歸下,Devin Vassell回到自己舒服的接應位置,以各式各樣的中距離及三分告訴大家我很好。面對內線主守沉退的爵士,Devin Vassell前兩節火力全開,擋拆和手遞手後屢次抓準無論是對方走掩護下方,抑或是靠Jakob Poeltl扎實的掩護卡住追防,他基本上只要過一個擋人,就會得到空檔,他也把握住這些機會,轉換成分數,也屢次看見他的跳投出手點真的很高,搭配簡單的側徹步、後撤步,對手往往干擾不到。
而他的持球技能包中,體前換手運球和背後運球是他最常使用的變向技巧,和Keldon Johnson剛好不一樣,蠻有趣的,不過本場他的持球基本上就是射爛,便不多提。但他本場在無球移動上有許多亮眼的表現,give&go的空切對抗上籃、戰術跑死時抓準對手注意力在持球者上,一個精準的relocate跑出空檔投進三分等等,他的無球真的進步許多,也會是新人們的學習對象。這賽季基本上就是將接應效率提升至聯盟前段水平,然後由一些擋拆手遞手球權磨練持球及傳球技巧了。
中壢小跑車
推!
欸打餔呦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