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之王:拉法‧納達爾》
Dominic Bliss 著 / 李伊婷 譯 / 堡壘文化 出版
4.儀式與恐懼
(以下節錄自本書 p.87-98)
「我不是個迷信的人,否則每次輸球我就會改變儀式。我也不是擺脫不了固定動作的人。人們所說的固定小動作或儀式是我為了讓頭腦保持清醒有序,因為我的頭腦通常很亂,這是一種專注和讓內在聲音安靜下來的方法。這樣我就不會聽到那些告訴我我會輸的聲音;也不會有甚至更可怕地,那種告訴我我會贏的聲音。」
這是納達爾最近在接受義大利的羅馬體育報(Corriere dello Sport)採訪時,也許是他第一千次解釋為什麼他在比賽前和比賽中遵守這麼多明確規定的儀式。這些儀式是他性格中有趣的一部分,數不勝數,但至少從外人眼裡,它們沒有什麼明顯的目的。
多年來,它們都各不相同,這取決於納達爾的心理狀態,但它們都遵循著一個普通模式。
一切從更衣室開始。他坦承,在比賽開始前45分鐘,他一定要洗個冷水澡,來啟動他的專注力,讓他的身體為接下來的對戰做好準備。然後他堅持將他通常會帶上球場的6把球拍全都先纏好握把。據報導,他拒絕穿高於鞋子15公分的襪子;而且他會在比賽前1小時從球袋裡拿出他的頭帶,但直到上場前幾分鐘才會把頭帶繫到頭上,總是緩慢地、緊緊地、精確地繫上。通常,他會在球場上重新整理頭帶,以同樣專注、有條不紊的方式繫上。他會當場做積極的跳躍和衝刺,聽音樂。接著,他會休息和上廁所。他坦承,在比賽開始前的最後那1小時,他經常會「緊張性多尿」五六次。
然後接續著大量的賽前儀式。在重大賽事中,球童們出於禮貌會將球員的球袋背進球場上,而納達爾則堅持進場時自己手握1支球拍。一旦抵達他的場邊座椅,他通常會要求他的球袋要整齊地放在他的椅子旁邊。(一度,還必須在球袋下方墊1條毛巾。)現在輪到水瓶:一定會有2瓶,一瓶裝滿冰水,另一瓶是常溫水,將水瓶非常仔細地排放在地上,在椅子的左前方,商標斜角對齊球場。在交換場地時,你會留意到他總是每一瓶都小口啜飲。

熱身結束後,納達爾比對手更喜歡坐在座位上(總是最後一個坐著的人)。但是,隨後會瞬間行動,在對戰開始之前,他會誇張地衝刺到底線。在分與分之間,他會調整他的步伐,以免踩到場上的線。當換邊回座位時,他總是先等對手越過網柱後,自己再跨過去。
發球前還有一些事要完成:調整防汗護腕、調整頭帶、調整衣服、將頭髮塞到耳後,確切的拍球次數。在他站到底線並收到球後,常見的準備程序是:用右手很快地拉扯球褲裡的內褲,拉拉左邊衣服肩線,再拉拉右邊衣服肩線,摸摸鼻子,將兩邊頭髮撥到耳後,然後開始拍球。拉扯短褲和上衣不是因為衣服品質不好(畢竟,他的贊助商已經花費數百萬元開發出世上最好的網球裝備了),這只不過是他讓自己平靜、專注的另一種方式。

他說,他甚至沒有意識到,在成千上萬的觀眾面前,以及在全世界數百萬人觀看的電視上,他在每次發球前都會試圖拉扯褲子裡的內褲;通常在一發和二發之間會再做一次。「我從小就這麼做了,沒辦法改掉這個習慣,」他告訴GQ雜誌。「這只是一件我無法改掉的事情,我可以改變很多事,但這件事,沒辦法。」
就連他可憐的母親安娜瑪麗亞也被捲入這場爭論中。「你不知道人們給過他多少條內褲,認為是他的內褲不合身,」她曾在一家西班牙雜誌上透露。「有個人寄給我一封信,說我們應該要買大一點的尺寸,並隨信附上4件內褲。這是一種緊張的不自主動作,而他越緊張⋯⋯他一生都經歷著。我認為他的內褲應該要比現在穿的再大一些。」
納達爾並不是唯一一位在發球前有固定儀式動作的網球選手。亞歷山大.茲維列夫在發球前會拉起他的上衣,抓一個想像中的癢;而丹尼斯.沙波瓦洛夫則會從跨下拍2次球。諾瓦克.喬科維奇的拍球,無論是用他的球拍還是用手,都是沒完沒了的。他曾經承認他的紀錄是在台維斯盃的比賽中,總共拍了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