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連鎖俱樂部的會員,在你剛加入不久,就會接到一通「關心你運動狀況」的電話。
如果你是好久之前入會過的舊會員,你一樣也會接到一通「我們最近有優惠活動,提供給會員回娘家」的關心電話。
但究竟為什麼,接到這種電話都會讓人心生排斥呢?除非你真的是健身小小白,一隻還不懂健身房環境的小白兔,心裡想著:「有免費的教練帶我認識器材,有什麼不好!」一時心衝衝地,一定會不疑有他,安排時間答應了。
不過,絕大多數的人都有過電話行銷的經驗,其實是帶著防衛與排斥的。原因如下:
1.過去體驗的經驗不佳。
教練也不是強推銷,只是感覺他聽不懂我需要什麼。
教練最後帶我坐下位子,起初說有給我回娘家的活動,但到最後卻變成問我預算,本來的活動根本不存在。
2.與期待中有落差。
本以為可以知道怎麼用器材,起碼教我一點東西,我以後才知道怎麼練。
但怎麼一開始就是帶我波比跳、甩戰繩、跑步機,弄得我渾身是汗,累得要命...到底我當初來體驗是為什麼?不是電話中的「教器材」嗎?
是否發現以上的問題了呢?起初教練跟你通話的過程,並沒有建立起「共識」。
教練拿出了一塊敲門磚,無論是優惠也好、教你器材也好,那是否是你需要的呢?
所以我認為,一門有意義的體驗課,並且不會令人印象產生排斥感的體驗課,需要「事前完整的溝通」。
體驗前:完整的溝通
如果是有意願主動約上體驗課的學員,那這堂體驗課你需要解決他哪些問題?
「之前有過哪些運動習慣呢?」「目前運動過程,有對哪個動作比較有疑問?」(了解你的運動需求和狀況)
「一週至少會來幾次運動呢?維持了有三個月時間嗎?」(了解你是否培養出運動習慣)
「有上過類似的體驗課程嗎?那時候感想如何?」(了解你在教練課的經驗如何)
「這次會想體驗課程,希望教練幫你看哪個動作?」(了解你這次體驗最想得到的東西)
這邊是需要你與教練共同討論出來的答案,正常情況下當你主動想參與體驗課程,不可能會有所顧慮,不拿出心中的答案,因為你就是希望從體驗課中去了解是否這堂課適合自己!
體驗課正式開始:對症下藥 + 解決辦法 + 未來計畫
在前面的溝通中會得到學員想開始健身的目標,例如:「減脂」、「改善駝背」、「線條明顯」,
以教練的專業知識來看,循序漸進會是:
體態調整為中立位 - 肌肉正確發力 - 動作控制正確(例如:深蹲不能總是用膝蓋跪下去) -
增加肌肉量(增加反覆次數、組數,增加重量)- 以達成減脂效果
但是,如果遇到每位學員,千篇一律都告訴大家,這是我們接下來的訓練計畫。那就不是「一對一客製化課程」的宗旨了。
因為每個人「優先」決定的目標不同。釐清處學員第一個想改善的目標,如果是改善體態,又想增加肌肉量,那可以安排以下順序:
1.全世界最好的伸展:胸椎活動度的檢視
2.滑輪下拉、坐姿划船:是否能使用背肌發力?還是會以上斜方(聳肩)代償?
3.徒手深蹲 - 負重深蹲:全身最高比例的肌肉量分佈於下半身。是否擁有正確的力線?使用下肢發力向上的動作模式是正確的嗎?
完整的一堂教練體驗課必須概括以下幾點:
1.教練的提問與核對你的需求:彼此都能有共識在這堂課會帶來什麼訓練與幫助
2.能夠聽到指導語,去即時修正當下的動作:即使一知半解,但能夠分辨出與自己練習的差異。
3.了解自己還需要加強的地方,例如:髖關節的活動度不足,導致後背深蹲的重心會往前壓。
4.教練提供解決辦法,讓你知道現在的動作可以如何改善。
現在就開啟你的第一堂教練體驗課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Jenny教練
歡迎到這邊來看我的上課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