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如果費城人隊的決策高層,當初有將網路上那些胡言亂語、很多時候連發言者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的狗屁話,列入重要參考,費城球迷或許就無緣見到這畫面了:
棒球界最過譽的球員?
不要懷疑,直到2019年季前,無論網上的毒舌球迷、一旁搧風點火的媒體、甚至MLB圈內人,通通毫不猶豫將此標籤貼在Bryce Harper身上。也就是那年休賽季,他和費城簽下13年3億3000萬、總額打破當時聯盟紀錄的巨約(雖然一個月後就被Mike Trout超越);簽約前後,我曾分別在本站撰文,稱這筆操盤為「費城人明智的決定」、並以數據脈絡做論述基礎,說明為何他當時的成績不算頂尖,卻還是值得高薪投資。果然,歷史再次證明:如果一名棒球員,25歲前就已經能累積快30WAR,他不太可能會是什麼泛泛之輩。
歷史終究會還那些天才公道。現在回頭看,你恐怕很難相信,當初竟然沒有多少人認為,大谷翔平能以二刀流身分主宰MLB;去年協助他奪取MVP的暴力打擊,一開始甚至遭受嚴重質疑、被認為過譽、是媒體在渲染神化。做為Harper此系列賽頭號勁敵,性格同樣豪放且桀傲不遜的Manny Machado,也有類似經歷。抱歉,球迷就是這種生物 — 他們不會看著Harper、Machado、大谷20歲時的數據,然後說:「哇!這人前途看起來一片光明!」;很多人會找盡各種理由,宣稱那些所謂的天賦都是過譽,吹捧他們、高價買下都是自討苦吃。

然而,如同大谷讓那些「他的打擊像高中生」的評論看起來像笑話,Harper和Machado兩位同世代、同年選秀(Harper狀元,Machado探花)、同一季登上大聯盟、都在19歲就證明能生存於MLB、性格一樣乖張的超級天才,也都在2019年季前簽下大合約、轉投新東家,接著用成績讓所有質疑者閉嘴。球界最過譽球員?現在還會有人承認他們曾經這樣想嗎?無論是否巧合(可能不全然是),我們甚至能將今年國聯冠軍賽對戰組合 — 教士、以及本文重點費城人隊,與Machado與Harper近年的命運扣連。
2018年,無論是老牌強權費城、或創立半世紀,但沒什麼輝煌戰績的聖地牙哥,當時都陷入一片愁雲慘霧。那年費城人只拿下80勝 — 已經是六年來最佳戰績,勝率卻依舊低於五成。2007~2011年國東五連霸、兩次進世界大賽、甚至拿一座冠軍的榮景已不復存在;那幾年為了拚冠軍,農場幾乎榨乾(根據Baseball America網站排行,2012年只剩第27名),主力陣容老衰(Chase Utley、Cliff Lee或Roy Halladay等人又老又痛),糟糕的溢價約投資(Ryan Howard生涯最後五年領115M,合計只交出...對,-2WAR),選秀及養成也一蹋糊塗。
但費城至少曾經處於巔峰,教士則是長年不知贏球為何物。整個21世紀只贏過一場季後賽,自從2007年,更是連13季勝少敗多;Machado加盟前一年,戰績僅66勝96敗、比費城糟糕很多。這也是教士當年簽Machado、費城人重金買Harper,遭受眾多質疑的重要因素 — 兩隊當下皆為常敗軍,怎可能只靠一兩個球星,就有辦法扭轉長年敗績? 事實上,當年我也有撰文回應此疑慮,提及過往國民隊簽Jayson Werth、小熊買Jon Lester的案例,其實都是採取「先找明星入隊,再用逐漸茁壯的新秀包圍他們」之戰略。

誠然,考量職業運動員無可避免的高風險性質,不可能有任何十年以上長約,不具備任何風險;然而這個十月,費城人、教士再次提醒我們:簽約除了看風險,上限也很重要。自簽約後,Harper繳出全美職第七高145wRC+,介於Freddie Freeman、Paul Goldschmidt兩名頂尖一壘手之間的進攻產值;Machado則是「只有」130wRC+,但守備更穩健 — 除了轉隊首年陷入低潮,近三季進階防守成績DRS、RAA,都剛好優於聯盟平均三壘手10分。不過,這個美好故事的陰暗面也顯而易見:兩隊獲得成功之前,征途都相當波折。
fb - Joseph Wen
👍! 有憑有據.
毛坤
還是想不通國聯冠軍MVP為何不是給Schwar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