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休賽季,大家都在關注的熱門議題都是關於洛杉磯湖人今夏要如何處理掉後衛Russell Westbrook和他那龐大的合約,其中溜馬後衛Buddy Hield是在許多傳聞中的交易人選,但最終兩支球隊卻沒有達成協議。
Hield之所以會是帳面上的傳聞人選,關鍵還是在於他的外線能力,而以下將藉由實際的案例,來闡述他的各項優缺點。
- Hield上個賽季為溜馬隊出戰的26場比賽中,繳出了生涯最差的36.2%的三分球命中率。
- 其中的20場比賽中,他的三分球出手數高於整隻溜馬隊。
- 場均8.5次三分球出手來自於每場72.8次的觸球數,意味著有88%的進攻來自於離籃框較遠的中長距離投射。
出於這些原因,儘管他獲得了射手的名譽,但他在出手選擇方面卻更給人的感覺像是一把神經刀。(在一場比賽中他可以用連續的三分球懲罰沉退的長人,但相對的他也能在一場比賽投出1-9的慘淡三分命中率)
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作為射手的價值,不論對於溜馬隊和湖人隊以及聯盟其他球隊都是如此。與其說他在場上命中率下降,不如去探討他做了些甚麼,以及當他不投籃時對球隊有甚麼影響。

防守洞察力
根據統計Hield上賽季分別在沙加緬度以及印第安那的三分進球數,從生涯第五年命中282顆三分到第六年262顆只少了20記三分球。這也代表他仍然帶給對手在防守端上有很大的威脅,看看他在溜馬的第一場比賽,是如何運用跑位來造成對手威脅。
和Tyrese Haliburton 的持球掩護配合下,有看到Dean Wade如何試圖將身體朝外面遠離罰球圈附近,盡可能靠近Hield嗎 ?
現在看到另一個片段,當兩個長人幫忙掩護過後,仔細觀察Kyle Kuzma是如何保留一隻腳在油漆去的位置,儘管這樣會有風險放空外圍的Myles Turner,但比起前面的Hield,讓Turner出手承擔的風險絕對小得多。
縱使Hield上季繳出了生涯最差36.2%的三分命中率,但他的出手選擇超過56%是極為靠近防守者的,相較起來Turner才25%而已。無論好壞,他都不會因為這些糟糕的投籃選擇而完全不投,相反的,他每場比賽在距離籃框25-29英尺外的出手高達六次,這是全聯盟排名第八的成績。
因此,更遠的出手距離就必須花費更多時間來圍堵協防,所以上圖Wade才會在盯防三分線外的Hield,和留守禁區去協防持球者切入兩者之間做選擇,上賽季Hield有更多誇張類似的案例待在更遠的地方等待出手。
誘餌的影響力
當然,除了當一名定點射手以外,Hield同時會擔任突破防守的重要角色,例如在擋拆換防過後與Haliburton交換位置往三分線外跑拉開空間。
有鑒於波士頓看到下方這個無球掩護後,馬上採取換為措施去應對,因此溜馬這波戰術就能以Hield作為誘餌,間接解放了Haliburton的策應能力。
通過這樣的方式,而不是過度消耗體力後就能獲得大空檔的機會,Haliburton即在換防移動的過程中,破解了對手的防守。Robert Williams看到持球者的切入後必須馬上出來對位,其中一部分要歸功於Hield做為一名跑位射手所受到的關注度。
更進一步來看,今年剛入選為最佳防守球員的Smart,在這個回合依舊背對籃框盯防射手。且即使看到Hield幾乎站在中場Logo的位置,Smart仍然選擇在往三分線外跨幾步。
Reignition Screens
然而,儘管身處一支上季以聯盟第五差戰績結束,且賽季末連續10場比賽都失利的球隊,但對Hield更重要的是,執行戰術時他並不是站在原地休息而已。取而代之他會透過不斷的跑位,讓自身保持移動去釋放空間,特別是當球停止流動的時候。
以下方的Ghost screen為例,擋拆者先做一個假擋後馬上往空檔處跑,這是溜馬隊很常在死球時設計的戰術,但Hield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他面對臨場突發狀況時的反應處理有辦法做得好。
馬刺隊基本上因為錯誤的防守溝通,而為Duane Washington Jr.打開了一條康莊大道讓他可以輕鬆近來灌籃得分,但如果不是Hield的空切為這次的戰術作為橋梁,也就不會有這個換防溝通失誤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