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首季就以20歲稚齡就展現出極強宰制力,強勢接下當時美東第一強權—多倫多藍鳥隊終結者大位,往後賽季幾乎不曾出現明顯低潮,先後為藍鳥、太空人這種王朝球隊穩定九局防線,即便六個賽季出賽314場,315局投球中FIP-和xFIP-分別是鬼神的64、78,卻因出現場外風波以及因為動Tommy John手術而暫別大聯盟舞台,誰知這一離去便將近三季,Osuna本人早在去年便出賽墨聯一整季。
莫非Roberto Osuna不想回大聯盟?他可想著呢,季初待在墨西哥聯盟受訪時,早早表明希望自己盡快回大聯盟,去年他也在墨聯這種極端打擊聯盟出賽56場,ERA僅有1.11的鬼神成績,證明他仍具備在大聯盟出賽之實力,但美職球團似乎充耳不聞。因此Osuna做出更大膽的決定—以日職做為跳板,與千葉羅德海洋隊簽約。
可以說Osuna對於重返MLB之慾望極度強烈,利用日職(特別是洋聯)高人氣,為自己多爭取曝光度。眾所周知,近年逆輸出到美職的日職頂尖牛棚成功案例越來越多,從遊騎兵簽下Tony Barnette(入札費0.5M、兩年3.5M)開始、Chris Martin(兩年4M)、平野佳寿(兩年6M)、吳昇桓(兩年5.25M)、Pierce Johnson(兩年5M)、Robert Suarez(1+1總值11M),多數時間都物超所值,即便選手表現不如預期決定揮棄,也並不會讓球團感到特別可惜。
無庸置疑,Roberto Osuna將會是本年度自由市場,最值得投資的低價好貨,多家日本媒體已猜測,Osuna投入市場後將演變為美日搶人大戰。最重要一點—他在日職表現實在太完美!因此,我也將他各項條件拆開,逐別分析Osuna的旅美條件。
控球:這才是Osuna最致命殺手鐗!?
下面表格是6/29首次登上一軍起,Osuna各項進階數據:
出賽/局數 | K% | BB% | ERA/ERA- | FIP/FIP- | xFIP/xFIP- | FAv | WAR |
29/29.2 | 29.9% | 2.8% | 0.91/28 | 1.73/49 | 2.27/65 | 153.1KPH | 1.2 |
作為一名後援,還有比這更夢幻的成績嗎?他要三振有三振、要控球有控球、甚至要球速有球速,我知道他今年只在日職出賽29.2局、只面對107打席,在拿小樣本理論準備打臉我之前,我得先為Osuna辯駁,首先大家都知道日職環境較注重Contact,今年洋聯平均三振率為20.2%(洋聯為18.9%),MLB今年則為22.4%..........那這關Osuna是否為小樣本數據甚麼事?根據FanGraphs研究指出,投手僅需面對70打席,即可產生一定的預測價值,這顯示他本季強勢三振產能,比起運氣更靠近實質效率外,甚至在大聯盟都能當做參考依據。
在保送方面Osuna雖沒有滿足所需樣本量(170PA),但他大聯盟生涯保送率僅5.5%,過去在墨聯一個半季出賽70.1局僅有4.8%保送率,控制保送本就是他當家本領,無論你打算用何種方式,針對今年極低保送率做修正,要只因為僅出賽29.2局,否定過往成績,這絲毫不是明智做法。球迷仍無法提取信心?我完全能夠理解,但會去質疑這一點的球迷,曾經看過他在日職投球影片嗎?他依舊是那名控球大師,玩弄好球帶之極致,打者拿他完全沒皮條。
東北樂天的小深田大翔,就是下面影片站在左打區那名打者—今年他作為球隊主力,壞球出棒率20.7%、出棒後擊中球機率高達89.1%、揮空率及三振率分別僅有4.2%、13.6%,說明他是名擅長解讀球路鎖定攻擊、十分優秀的低三振型打者。可是,Osuna在這打席卻徹底讓他暈頭轉向。
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eN0NgTE0k4
首先Osuna投出遊走在九宮格六號位、好球帶模糊地帶的150KPH速球,這球進壘點奇佳、也並不好出手攻擊,對於出棒保守的小深田而言,放過首球是合理選擇;而後,他將151KPH速球控在偏紅中挑戰打者,使他擊出界外球最後用144KPH、橫向位移出眾的滑球,精準控在四號位最邊角,這球自上顆偏紅中速球做鋪陳;最後用共軌明顯之滑球成就這次三振。除了將本壘板紀律徹底擊垮外,若我們放大檢視該打席,會發覺在這三球當中,不僅分別從九宮格6-5-4號位進壘,甚至與好球帶呈水平線,也許單純偶然,又或許全是場精心設計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