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11/03

關於備賽的意涵是什麼?難道不備賽就不會有好表現嗎?

先前跟大家談論分享了很多觀點,包括從社會觀察的角度、戲劇的角度、字詞定義的角度、選手表現的角度等等,希望透過不同角度的切入,讓大家對於運動心理有較為廣泛的認識。大部分人在理解運動心理的時候,因為主要就是著重在「運動表現」跟「心理狀態」很容易的就什麼都往這兩個方面去思考,找尋任何與其相關的內容,就看能不能適用、作結合;但其實說再多的內容、介紹再多的心理學名詞,都是需要實務的累積跟經驗。因此這次想要跟大家討論的內容,關於備賽的真正意涵為何?

作者:kakoibruce

首先是「有更高的機率達到報名目的」這個應該是不需要多做解釋,畢竟想要報名一個賽事,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除非覺得無法完賽,不然為什麼要事前花很長時間作準備呢?錢繳完之後,查詢好大會活動地點、訂好飯店不就好了嗎?備賽的目的其實是更明確的,一般來說至少要是「突破紀錄」像是個人紀錄、分齡紀錄、大會紀錄,甚至是國家紀錄、世界紀錄。既然要花時間刻意籌備,不就是為了拿出好的表現嗎?其實這種狀況也常常發生在生活周遭,像是為了讓自己比較順利有小孩,夫妻就會做「備孕」為了讓自己的展覽或是活動辦的完善,就會花更多時間「籌備」。

回過頭來說,其實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許多選手,表示用「以賽代訓」的方式在備賽,必須直接的說比賽終究還是比賽,並不會說設定計畫如何?只要可以按表操課完成就好(尤其是選手的好勝心肯定是高的)例如之後要報名一場全程馬拉松賽事,然後在賽前幾週的週末是要跑一個配速跑,這個距離剛好跟活動賽事差不多(差不多就意味著不一樣,也就是說參加賽事的內容就已經跟排定課表不同了)可是這樣的做法依舊流行,彷彿太久沒有比賽會失去對賽事的感覺,這個模式也可以套用在模擬賽、或是學校會有的模擬考,然而就跟前面講的一樣,終究還是會跟預定計畫有所不同,光是有沒有期待、是否感受到壓力的狀態下在訓練就會影響到生理表現、心理狀態。因此最有效的課表,應該還是紮實的、按部就班把所擬定好的內容確實的執行完畢,如此這樣才有機會突破紀錄,達到備賽設定的目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個是「提高自我覺察的程度」可以專心備賽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當然除了職業選手以外,大部分的業餘選手說要備賽,也就是比較專注在這件事上而已,那麼既然都下定決心要花一段時間來準備一場賽事,那提升自我覺察的程度是必然的。自我覺察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對自己了解的程度,很多人在這方面的能力是很低的,從身體訓練來說我們到底能進行什麼樣強度的課表?如果是花錢找教練、或是買書參考內容,那就是看看是不是能完成目標設定,不行就下修、可以就繼續甚至增加,聽起來很合理啊?但這都是別人說的,用科學數據證明的;但操作當下的真正體感是怎樣?其實只有自己最清楚。舉例來說天氣慢慢變冷了,但我們還是會看到一些人穿的比較少,聽過分享是說自己在水果行工作,因為持續工作很熱所以穿背心也不覺得冷、也聽過有人說自己用騎車時手指的溫度感來評估自己要穿多少衣物?這些都是個人主觀判斷沒錯但說起來也不是那麼主觀,因為我們的狀態如何,很容易受到環境跟想法的影響而失去較為正確的判斷,因此回到訓練課表來說,訓練時的感覺跟訓練後的感覺是怎樣,自己肯定最清楚的;但如果只是抱著吃完課表就好了的心態,有可能讓自己受限了、或者是受傷了。

 

第三個是「刻意鍛煉自己的意志」其實已經能夠下定決心要備賽的選手,在這方面的能力跟動機就已經是比較高了,然而我們還是常常會因為許多狀況而下滑了自己的狀態,事實上人本來就很難可以持續性的、長時間的輸出好的表現,尤其是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哪怕是你/妳入住了與世隔絕的選手村,也還是會有時間可以休息,至少也會跟家人或比較親近的朋友聯絡)之前就有聽到分享說,因為工作的事煩心而不想訓練,那麼很可能因為訓練進度落後安排了,就會產生越來越不想操作的念頭。然而運動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跟媒介而已,關鍵並不在於讓身體越來越強壯,而是透過運動的方式去達到生、心理的雙向影響,甚至可以套用在其他層面。舉例來說,應該很多人聽過或是這樣思考過「自己可是參加過某某年會或是上萬人活動,也算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這點小事算甚麼呢?」一種由奢入儉反而變容易的概念。所以也會聽過備賽課表其實比賽事還要重很多的,預計參加一個全程馬拉松,42公里的比賽,卻在一週之內就練習一百多公里之類的,但其實在進行這些準備時,我們的意志也正在被刻意鍛煉著,說的簡單理解一點,就像是勇於接受挑戰,如果自己不壯大起來,是很難完成這個項目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決定要備賽開始,其實比賽就已經開始了,所謂的比賽就是練習的呈現,或許很多人已經聽過也聽膩了這句話,但知道這個道理卻能夠願意好好去備賽的人卻不多,因為這中間的歷程跟辛苦,實在不是常人能想像。從為了完成設計的訓練課表,就要把整個生活重新安排,生理上要面對的就已經很難熬了,事實上心理上的狀態更是不簡單,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運動員面臨著焦慮症、憂鬱症的困擾也不在少數。當然,對於一般運動愛好者,就像你我一樣有運動習慣的人,是不需要把這一切的壓力提高到讓人喘不過氣,只是若有一個模式可以讓人慢慢提升心理素質,用備賽的方式是可以參考看看的囉。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