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球帶紀律相關數據,經過聯盟轉換依舊保持穩定狀態並非偶然—根據FanGraphs研究指出,無論是好壞球出棒率、整體出棒率、好壞球出棒擊中球率、整體出棒擊中球率、揮空率,數據正相關率都高於0.8,代表這些數據預測效果奇佳。如今看來,這套理論不僅能在聯盟轉換應用,更重要的是—比起過往案例,在高相關性之數據項目吉田都爐火純青;在其他數據上,他亦做的夠好去降低轉換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七人旅美前wRC+都輸給今年的吉田、無論是被三振率、Contact數據、揮空率都擊敗這七人,就連不是由他居冠的項目,大多只以些微差距小幅居後—HARD%以0.5%差距輸給大谷翔平落居第二、保送率分別差0.6%、0.1%輸給筒香嘉智與鈴木誠也,雖說純長打率並不突出,不過前面說明吉田長打能力並不遜色;打擊產能更比前述七位選手都強。也就是說,吉田攻擊不僅更強大、且更全方位。
對於吉田旅外觀點,顯然我的看法與FanGraphs給出的「低風險」站在一起。假設數據相關性確實能預測聯盟轉換,便能合理推斷出在投打產能、年齡相仿情況下,高相關性數據表現越好者,聯盟轉換風險理應更低。這也說明,大多數球迷拿過去旅外失利的亞洲打者,去論斷吉田將步上他們後塵,是不夠有力的論述。首先,吉田正尚今年打擊成績,優於絕大多數日籍旅美選手(歷史上僅有松井秀喜以wRC+207超越之);第二,比起過去旅外強打,他的打擊型態更安全,過去日職旅外打者,幾乎不曾出過像這樣本壘版紀律強大、揮空率極低、長程砲火卻依舊可觀的存在。
這並不是說吉田不會突然崩壞,聯盟轉換的變數仍然捉摸不定,例如我所列出的旅美七人,為何擊球型態都大幅下跌?我推斷當這些選手到大聯盟後,面臨更高等級的投手,無法像過去等待太多失投球,捨棄全力揮棒只求擊球之結果,雖保有Contact卻徹底喪失擊球威脅性,最終影響打擊成績。
不過,分析一項投資的好壞,就不能只把焦點放在失敗風險,而是要將各項因素納入考量,達到損益平衡做評估。從過往案例來看—鈴木誠也旅美前的199wRC+,與吉田相去不遠,今年在小熊隊雖不如預期,但wRC+116依舊算可圈可點。前面曾短暫提到的松井秀喜,旅美當下與其同齡、日職最後一年刷出wRC+207同樣與之相仿,松井在美職生涯前三年平均wRC+為126。從歷史模板來推測,吉田正尚旅美期望產值,更靠近wRC+115~130左右、聯盟中前段打者的預估產能。加上轉換風險更低、成功率比其他人更高,期待他能打出基本盤115~130wRC+的貢獻,看似樂觀卻不會不合理。
從球探報告、內部人士評價並融合數據觀點來看,比起過往日職旅美打者,吉田轉換風險不僅更小、也更有條件讓他在MLB賽場獲得成功。當然,在遇到更高層級的投手,能否應付終究是未知數;守備端的缺陷(過去四年外野UZR為-14.7分),更會讓無法有效輸出打擊貢獻的吉田,徹底淪為球隊一大黑洞。不過與此同時,我們依舊擁有足夠理由,看好吉田正尚靠手中棒子站穩MLB—本季他在日職是歷史級別的強,過去旅美案例僅有松井秀喜能贏過些許、歷史模板告訴我們吉田可能會是不錯的好打者外,數據也多少證明他低風險的打擊型態,能為他的旅美挑戰大幅增加成功率。
這也就是為甚麼,比起過去大多數日職旅美打者,吉田正尚在攻擊端上的表現更值得被期待。
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1EvJHg9mxc
圖片來源:Google
王大麥
吉田應該會是很值得的投資!另外我覺得柳田沒有去挑戰也蠻可惜的!他們兩個的揮棒實在是很有觀賞性,當然村神也是!
Wei-Ju Chang
好了啦!吉田在日職是很強沒錯,但那也是在日職,都還沒去大聯盟面對等級更強的投手,就把他捧上天是?還有大谷哪有捨棄全力揮擊,他去大聯盟後的打擊比他在日職時打得更好,還有鈴木誠也也才第一年而已
BHU
我認為你前後有一個矛盾點在於,你首先認為我在吹吉田正尚,卻又認為鈴木誠也今年表現是Underperform這件事。
.
如果你有仔細讀我文章內容,首先我說明吉田與鈴木在日職的打擊成績相仿,再者我將吉田旅美後預估的wRC+範圍定在鈴木誠也~松井秀喜之間,因為這兩者在旅美前所輸出的數據,跟吉田今年是差不多的。
.
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如果你覺得鈴木今年表現是Underperform,那你又為何會認為吉田是我在捧上天?這兩個差一年出國,沒有甚麼年代造成環境不同的問題吧?
.
至於大谷翔平那個問題,首先他日職後兩季的wRC+181、164,他在MLB還真沒一季刷出這種成績,但是我想我不質疑他在MLB的統治力,顯然我在說捨棄全力揮擊的對象,是指筒香、秋山這種遠不如預期的打者,但既然是我沒說清楚,那我在這邊致歉
.
至於如果要等到他面對大聯盟投手後,才要來分析他旅美好壞的話,那我只能說,如果你去投資股票是先進場,才來思考投資利弊,可能為時已晚乖乖當韭菜囉。
Wei-Ju Chang
甚至去年在央聯刷出wRC+199、純長打率0.322的鈴木誠也,到美國賽場分別僅產出wRC+116、純長打率0.171,衰退之大令人咋舌。認為鈴木誠也表現不佳的是你吧,我只說今年也才鈴木誠也的第一年而已,可沒說他表現不佳
BHU
我確實認為鈴木誠也表現不佳,原因也是你截的那一段。但你沒有認同他表現不佳的意涵嗎?甚麼情況下會用"也才"這個字眼?
.
"也才"這個字眼,用在一段句子,本就具"先肯定某段論述、再提出其他論點質疑"的語氣。
.
我不過也才認為吉田旅美後,有機會成為不錯、堪用的打者罷了,Wei-Ju Chang卻認為我這篇是把吉田吹上天。
.
既然這個詞是這麼運作,你也早就知道我認為今年鈴木誠也表現不佳。
那你在這裡的"今年也才",先基於肯定語氣,認同我認為他表現不佳這一觀點,再用一個"今年也才鈴木誠也的第一年"來提出你對我的質疑,除了這一可能性,還能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