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真的要來了】Dwight Howard 來台激起台灣職籃的對撞(三)

Dwight Howard的到來,已全面性提升了T1票房的詢問度,就連確定不會出賽的場次,票房都有滿場的機會...

魔獸已經在路上了!臺灣時間11/10的凌晨,魔獸在他的ig上面寫下一段:

Dwight Howard: "🏀Taiwan superman is on the way 🛩️🇹🇼"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附上的短影片證實了他正在機場,一如往常活潑的他show了一下他的舞步。

 

 

【T1票房起飛?】

請繼續往下閱讀

豪爾德大概會在11/10抵台,預計11月19日下午4點半在國立體育大學體育館的雲豹主場首戰正式亮相。

中信特攻:12月17日對上雲豹,當天球場下層座位已全數售罄,僅剩三樓線人席

台啤英熊:原僅11、12月門票預售,11/9宣布在下午4點起,加售明年1月8日對雲豹門票

台中太陽:11月27日雲豹出戰台中太陽賣出1516張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雄海神:12月4日出戰高雄全家海神賣出981張

台鋼獵鷹:12月24日對戰台南台鋼獵鷹的門票即將售罄

基本上已確認Dwight Howard的加盟,實質讓各隊票房直線上升。

再根據我們上篇的分析,參考在中華職業24年一波MLB球星Manny Ramirez操作,整整讓整體票房上升近150%,再加上來自NBA的Dwight Howard在來臺灣前一年的成績,仍是聯盟平均以上的狀態,以及球星本身特質就比較外放、更高的薪資(8至20倍),其造成的效益有可能遠高於當初Manny的效益。

NBA Dwight Howard 與 MLB Manny Ramirez 比較
比較兩人在來台前的狀態

【台灣籃球職業聯盟的票房會排擠嗎?】

過往台灣籃球的主要觀眾,較難吸引以NBA為主的觀看群眾,再從T1、PLG、SBL的跨聯盟邀請賽事當中,也不難看出其實各聯盟的本土球員沒有太明顯的差距。

然而從觀眾上座數來看,可以得知是PLG>>>>>T1>SBL。

而從過往筆者2020年所寫過的『談可能的新職業聯盟及SBL》臺灣籃球之福,還是禍呢?』之中,當時推測的臺灣票房是

台灣的票房現在最佳可以上看1億/年(5個主場,共100場賽事,票價200,每場平均人數5000人),轉播權利金最多就是1.2億年(SBL過往最高是5600萬/年),而周邊再賺個毛利2000萬/年,這樣總共的市場份額是2.4億。

現在很明顯的,如果以PLG的票房來看,票價200是低估了,平均估到500沒有問題,場均人數些微高估,場次在100上下,PLG至少創造了當初預估的2.5~3倍量體,再加上T1及SBL,票房從2020年估計1億到2022年估計2.5~3億的數字應該沒有問題,而PLG:T1在票房的量體,可能是10:1的差距。

然而本次Dwight Howard 來台,其消息發出的首日,新聞量就足以舖天蓋地,至筆者整理至第三篇時,持續三天的新聞量仍然源源不絕,甚至還引發了其他NBA球星來台的可能性,這一瞬間,大家對於林書豪是不是要來台灣,已不是那麼在意了的感覺。

這樣的新聞量,大概能夠比擬的就是台灣選舉了,要有這樣的新聞量,花錢可能要花上億才有可能,若以中職24年的例子來看,最低標是T1票房成長150%,可能成長到約7500萬的水準,這將會是PLG的25%~30%的概念。若再考量Dwight Howard相較Manny的個人加成,將T1票房成長調整為200%,將成長到約1億的水準,會是PLG 33%~40%的狀況,不要懷疑,當你有機會為一個單位下破億的廣告預算時,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事。

然而T1、PLG的球迷將會有一定的重疊性,透過NBA球星的催化效應,應能將一些只看NBA的球迷、只聽過大明星的球迷抓進來,但也必然會將一些PLG球迷吸引過去,可能是花更多的錢買票,但也可能就是直接換個聯盟看。

筆者認為對PLG的票房仍會有些影響,特別是與魔獸有出場的日子相衝突時,球迷會更願意進場看魔獸打球。

【魔獸對T1的票房效應會是特效藥還是治本藥?】

中職24年票房趨勢來看Dwight Howard可能帶來的效應
中職24年票房趨勢來看Dwight Howard可能帶來的效應

從Manny當初上半季離開後來看,票房的確是會下降的,但仍較中職前一年的票房成長近1倍,再從下一年度來看,基本上也維持住了Manny不在的下半季人數,也就是說,帶進來的人是有留住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