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P. LEAGUE+2022開季分析》高雄鋼鐵人--重裝崛起的鋼鐵軍團!

高雄鋼鐵人在2021~2022賽季以第五名做收,雖然整個賽季起起伏伏,但最後的結果相信已經超出所有人的期待。在休賽季的鋼鐵人,雖然在自由市場的補強人數不多,但總體來說補的相當精準,分別在陣容當中的1、3、5號位都有重要的斬獲。

高雄鋼鐵人在2021~2022賽季以第五名做收,雖然整個賽季起起伏伏,但最後的結果相信已經超出所有人的期待。在休賽季的鋼鐵人,雖然在自由市場的補強人數不多,但總體來說補的相當精準,分別在陣容當中的1、3、5號位都有重要的斬獲。

圖片來源:高雄鋼鐵人

不過,在季前熱身賽時,陣容仍處於嚴重的傷病潮,新的本土補強如林郅為、林柏豪以及主力周儀翔等都尚未披掛上陣。而熱身賽新開箱的洋將打出的表現,著實令諸位鐵粉感到擔憂,外加季前鋼鐵人宣布解雇總教練Slavoljub Lale Gorunovic,也立刻裁掉了經驗較淺的洋將Vance Jackson,頻繁的陣容變動,讓球迷的看得相當擔憂。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2023賽季陣容

 

 

補強

後衛

陣容:陳又瑋、王律翔、彭俊諺、盧哲毅、楊浩之

補強:張傑瑋(選秀)

鋒線

陣容:呂政儒、周儀翔、鄭德維、林均濠

補強:林柏豪、邱柏璋、張柏維(禁賽復出)

禁區

陣容:王柏智、藍少甫

補強:林郅為

離隊:戴瑞騰

洋將

離隊洋將: Taylor Braun、Keith Benson、Anthony Bennett、Vance Jackson

新洋將: Andrija Bojić、Manny Harris、Terrence Jones、Femi Olujobi

陣容分析

洋將

首先從洋將來看,相信這應該也是大家最期待的部分,鋼鐵人本季沒能留住上季的洋將陣容實屬可惜,以AB出任5號位的小球陣容,以布朗的策應和又瑋的擋拆來發動,這樣的土洋配合,其流暢度與進攻威脅性幾乎成為上季鋼鐵人的最佳解答,雖然沒能留住兩位洋將,但也讓制服組大概理解洋將的解答為何,便是符合現代籃球潮流的小球內線。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季的AB雖然身材不具優勢,但具備機動力能跟上快攻、具備三分投射能拉開空間、足夠的腳步和爆發力能在油漆區取分,而這就是鋼鐵人所想要的,速度、投射和空間感兼具的陣容。而本季的Femi、Bojić和Jones便是管理層有鑑於上季成功的經驗而簽約的範例,同樣身材為undersize,同樣具備了機動力、一定程度的投射和衝擊籃框的終結能力,當我們簽下三個小球內線時,大概就可以料想的到球團想複製上季成功的經驗,打造一支快速反擊的部隊。

圖片來源:高雄鋼鐵人

而在熱身賽和開幕戰時,Femi確實有打出類似去年AB的破壞力,同樣具備機動力和衝擊籃框的爆發力,雖然在低位的腳步不如去年的AB,但Femi的投射以及面框進攻的能力可能甚至在AB之上。另外必須提到的是,當然AB的臂展在籃下帶來更多的嚇阻力,Femi在擋拆防守的觀念和執行力絕對比AB好非常多。

基本來說,不論是Femi或是尚未開箱的Jones,上一季在AB的空缺基本已經補上,但是做為在鋼鐵人進攻的策應核心,也就是去年由布朗所擔任的角色尚未補上,可以從熱身賽的表現看到,上季時常由布朗執行的大角度轉移傳球,在本季換人後質量大幅下滑,這也是鋼鐵人本季需要面臨的挑戰。

而鳳還巢的砍分手Manny Harris,老實說我並沒有那麼看好Manny的回歸,無非是有過塔克老師的經驗後,其實就能明白鋼鐵人沒有那麼需要得分型的小洋將,持球的playmaker在又瑋成長後,加上今年選進張傑瑋,替補還有彭俊諺的情況下,其實已經相當足夠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來源:高雄鋼鐵人

而就開幕戰的表現來說,確實也證明了我的擔憂,Manny當然打出了無解的得分手的表現,但大多數時候和鋼鐵人其他球員是顯得格格不入的。鋼鐵人的教練團必須思考的是,Manny的得分能力擺在那裡,必須思考如何在戰術體系中融入他的單打,製造更多的擋拆、手遞手,造成錯位來懲罰對方的內線,而不是在又瑋下場時把他當控球,或是球一到他手上就開始當機看Manny單打。

本土球員-後衛

高雄鋼鐵人在上季時,因主力替補彭俊諺陷入傷勢而影響表現和出賽頻率,外加王律翔的持球能力尚未開發出來,讓先發陳又瑋只能打好打滿。本季補進來自萬能科大的鋼砲型後衛張傑瑋,不過就目前熱身賽的表現來看,張傑瑋顯然還在繳學費,而律翔仍有將自己定為成3D射手的傾向。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